提到匠心,我们脑海中浮现的都是宏伟的建筑,精美的瓷器,精致的木雕。但是电影《匠心》从传承与情感入手,在讲述着雕刻技艺的同时,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交流。无论是手工匠人还是城市白领,他们都有着不能剥离的社会性身份,而这些身份赋予了他们独一无二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只有建立在这些真挚的情感之上才会产生匠人精神这种至臻至纯的品质。 电影《匠心》成功使“匠人精神”焕然一新。“匠”字不单意指有手艺的人,是职业,也是态度,更是精神。 电影《匠心》中塑造了这样一个形象,造诣深厚的雕刻匠人陆明松,为人寡言固执,为了一件作品夜以继日的钻研,对于弟子更是严格。可是深藏于雕刻古镇的匠人不免卷入利益撕扯,慕名而来的承包商诚恳的面孔后面是对工期和质量的毫不在乎,陆明松回绝了大笔的酬金,对于他来说,手中的活儿那是有情有义的,要做就要做到精益求精。 可他倾力相授的弟子竟伙同心爱的小孙子私下接了工程,陆明松在一个雨夜将二人逐出师门,任谁哀求劝告都无济于事。这样看来,匠人总是不合时宜,不懂变通的。但故事逐渐发展我们才发现,严苛的背后并不只是不近人情,而是一名匠人对工作的责任心。 而对于我们来说,既要有陆明松的坚守,同时不要害怕去选择,一个人在修炼成为“绝世高手”之前还要苦练基本功,修炼身心。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非试错不能知是非真理。无论是小孙子陆曦还是大弟子吴文时,他们纵然犯下师父无法原谅的过错,但也依旧长大成人,走上自己路。只是在这一路上,磕磕绊绊,尝尽酸甜苦辣后的他们也切身体会了师父的坚持和苦心,匠心在于手中的活儿,雕刻也好设计也罢,唯有用心才会长久。 从我们步入社会的那一天起,便都拥有了“匠人”领域的定位,而我们要想在一个“匠人”这个领域做到极致,不仅需要的是刻录钻研,更需要的是不忘初心。一万小时论里,匠人的每分钟都在增长技艺,而普通人的每分钟都在重复,在天平上左右摇摆,最后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跳槽、转行或许可以带来新的机遇,但是安定不下来的心才是阻止你前行的最大障碍。其实并没有所谓的热门或者金饭碗,你不忘初心持之以恒,石缝中都可以开出花来。 就像电影中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生也如此,不熬过那些迷茫、孤独、犹疑的自己,又如何配得上灼灼梦想。社会不断将我们锻造,打磨,我们跌跌撞撞的从陆曦成长为陆明松,变的是更加沉稳的态度,不变的是第一天选择时的初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