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浪铸军魂 |
|
|
|
连日来,华北地区遭遇极端强降雨,北京、河北多地汛情严峻。当洪水肆虐、道路中断、群众被困的危急时刻,我们看到了一群逆流而上的身影——中国军人。 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防洪堤坝,以无畏勇气打通生命通道,在浑浊的洪流中托举起生的希望。建军96周年的今天,这些奋战在抗洪一线的军人用行动诠释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深刻内涵,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历史长河中,中国军人的形象总是与危难时刻紧密相连。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30万官兵用身体阻挡洪峰;2008年汶川地震,15名空降兵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的情况下毅然跳向震中;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军队医护人员除夕夜驰援武汉。今天,北京密云、怀柔等地的洪灾现场,军人再次成为中流砥柱。这种传承不是偶然,而是人民军队基因密码的自然表达。从南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到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再到和平年代的抢险救灾,“为人民而战”的信念已融入这支军队的血脉。 在本次华北抗洪的现场画面中,几个细节令人泪目:战士们在齐胸深的洪水中组成人链转移群众,自己却随时可能被急流冲走;连续奋战十余小时的官兵坐在泥地上短暂休息,手里还攥着没吃完的干粮;年轻士兵将老人背出危险区域后,轻轻为其拭去脸上的雨水。这些画面背后,是军人对职责的坚守。 中国军人与人民的关系,在这次抗洪中再次得到生动诠释。在琉璃庙镇,有一位河南人无偿做烩面给支援人员。这种“军民鱼水情”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双向的奔赴。一位老兵在社交媒体上留言:“看到年轻战友们抗洪的身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这种传承让军队与人民的纽带历久弥新。 建军节之际,我们致敬中国军人,不仅因为他们手中的钢枪保卫着国土安全,更因为他们以身躯为盾牌守护着人民平安。在和平年代,军人的牺牲精神并未褪色,近十年军队参与抢险救灾行动中,有些官兵献出宝贵生命。这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破碎的家庭,但他们换来了千万群众的安然无恙。 浊浪滔天,方显英雄本色。中国军人在洪水中的身影,恰如他们在边疆哨所、维和战场、抗疫前线一样,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的精神坐标。在这个特殊的建军节,让我们向所有奋战在抗洪一线的官兵致敬——你们逆流而上的背影,正是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你们用生命守护的生命,正在书写军民同心、共克时艰的时代篇章。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