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60年】我与七局风雨同行

发布日期:2025-10-22     信息来源:试验检测分公司   作者:吴勇   字号:[ ]

六十年,一个甲子的轮回。对于历史长河,或许只是一瞬;但对于一个企业,却是一段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壮丽史诗;对于我个人,则几乎是整个职业生涯的倾情奉献与生命熔铸。

站在水电七局成立六十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与之相伴的三十余载春秋,那些深深浅浅的脚印、那些欢笑与汗水交织的画面,早已与企业的命运轨迹紧密交织,化为血脉中流淌的、无法割舍的深情。

1992年,吴勇(左二)在现场做率定试验

初识七局的坚韧底色

我的故事,始于1990年那个炽热的七月。

怀揣着梦想与投身国家建设的豪情,我告别校园,踏入水电七局的大门。然而,理想的画卷并非立刻在繁华都市中展开,迎接我的第一个“课堂”——远离喧嚣的绵延群山。

从城市到山沟,环境的巨大反差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科研所试验室技术员的身份,在实践中意味着要亲力亲为地干操作、抬设备、动机械。手上磨出的水泡、肩上压出的红痕、汗水浸透的工装,是那段岁月最真实的印记。

那时,条件异常艰苦,技术手段相对落后,资源也常常捉襟见肘。面对巍峨的大山和艰巨的任务,个人的渺小感时常涌上心头。但正是在这片看似荒芜的土地上,我真正理解了七局人与生俱来的坚韧。

我看到,身边的老师傅们,面对困难从不叫苦,而是用最质朴的智慧和方法去克服。没有现成的工具,他们就自己改造;运输条件受限,他们就靠人力肩扛手抬。

这种“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乐观与实干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这段“摸爬滚打”的一线经历,虽然充满了身体上的疲惫与不适,却是我职业生涯最宝贵的起点。它像一场淬火,锤炼了我的意志,让我褪去了书生气,真正读懂了这家企业扎根于实干、崛起于艰难的基因。这最初的磨砺,让我对七局产生了如同泥土之于大树般的深厚情感,那是一种基于共同奋斗而产生的、最坚实的认同。

与七局命运与共的成长

个人的成长轨迹,总是与企业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社会经历深刻变革,水电七局也正处在“转轨变型”、闯荡市场的关键瓶颈期。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关乎着每个人的前途。

我有幸,或者说有责,参与到这场波澜壮阔的转型之中。从成渝公路试验室主任到小浪底中方工程师,岗位在变化,职责在加重。我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七局人在市场大潮中“找米下锅”。凭借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信誉,一点点开拓市场。

印象最深的是,我们整个团队如何拧成一股绳,为了一个项目投标而彻夜不眠,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题而争分夺秒。

在这个过程中,我个人的角色也从一名基层技术员,逐步成长为试验室主任、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我深切地体会到,个人的价值唯有融入集体的事业才能最大化。

当我和同事们一起,推动着科研设计院乃至整个七局,从当年数百万元管理费包干的规模,一步步迈向数亿元产值的辉煌时,那份与企业共渡难关、共享荣光的自豪感与成就感,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替代的。这已不仅仅是完成一项工作,而是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战友,共同守护和壮大我们的事业家园。这种在风浪中并肩前行结下的情谊,是七局给予我的最珍贵的财富之一。

1998年,吴勇(左四)参加水电七局试验室计量认证评审会

见证七局技术的创新与担当

如果说之前的经历是积累与成长,那么2003年的龙滩水电站项目,则是我职业生涯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当时,七局作为责任方,组建联营体承担龙滩主体工程。我被任命为联营体的副总工程师。面对兄弟单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老同志,作为责任方的我们,深感压力巨大。这压力不仅在于要确保工程顺利推进,更在于我们要在技术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要将知识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担当起主体责任。

那段时间,常常通宵达旦讨论技术方案,现场遇到的难题层出不穷。我至今记得,业主方对某些关键技术环节的担忧,曾让我们倍感压力。但正是在这种极限挑战下,七局人“敢于打硬仗、善于打胜仗”的精神得到了极致体现。

在公司技术系统的全力支持下,我们整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凭借集体的智慧和顽强的毅力,最终不仅成功解决了难题,还将最初的担忧转化为了锦上添花的科技成果,赢得了各方的尊重与认可。

龙滩一役,让我对七局的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那种团结拼搏、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品质,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每一位七局人血液中的行动自觉。

这种精神,历经六十年风雨洗礼而愈发璀璨,成为我们企业屹立不倒的“根”与“魂”。

甲子七局的传承与跨越

纵观水电七局波澜壮阔的六十年,其实是一部充满辩证法的“变与不变”的发展史。

不变的是七局人团结拼搏、敢于打硬仗的精神内涵。从1965年“好人好马入四川”的创业维艰,到大山深处建设座座丰碑;从市场经济转型期的奋力突围,到如今面对建筑行业新形势的再次起航,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环境如何挑战,七局人骨子里的那份对事业的忠诚、对责任的担当、对困难的蔑视、对胜利的渴望,始终如一。这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成为凝聚一代代七局人的强大向心力。

变的是我们不断应对市场挑战、开拓创新的能力与视野。六十年间,七局从未停止过自我革新的脚步。从单一的水电施工,到如今多元化的业务布局;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特别是从2000年左右的快速发展到今天的高质量发展,我们敏锐地捕捉时代脉搏,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探索战略新兴产业,勇敢地进入新的市场领域,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种与时俱进的勇气和智慧,是七局永葆青春活力、持续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

时光荏苒,青丝已成华发。从1990年那个怀揣梦想的青年,到如今已伴随七局走过三十多个春秋,我将人生最宝贵、最富创造力的年华,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这片我深爱的热土。水电七局于我,早已不只是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是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它更是一个承载了我全部青春、梦想、奋斗与荣光的精神家园。

在这里,我经历了成长的阵痛,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在这里,我结识了终生难忘的师长与战友,收获了比金坚的情谊;在这里,我个人的微小价值,因融入国家建设的宏伟蓝图而得以升华。见证并亲身参与七局近一半年份的辉煌历程,是我此生最大的荣幸。

六十年甲子,是一个圆满的句点,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前路或许仍有风浪,挑战依然存在,但我坚信,那份深植于心的七局情怀,那份历经六十年淬炼而形成的“变与不变”的生存发展智慧,将继续鼓舞着我们这一代人,以及后来的七局人,携手并肩,薪火相传,去书写下一个更加灿烂、更加辉煌的甲子篇章!我的生命,早已与“水电七局”这四个字紧紧相连,这份情,历久弥坚。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