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在身边】海外“试”炼的“铿锵玫瑰”

发布日期:2025-04-30     信息来源:试验检测分公司   作者:张瑶   字号:[ ]

在水电七局试验分公司巴基斯坦巴沙项目现场活跃着这样一位女性。她身形虽不高大,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与人交谈间声音清脆有力,一双眼睛明亮而锐利,能够精准捕捉试验数据中的细微偏差及施工环节存在的潜在问题。她,就是试验分公司巴沙项目经理李亚宁,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一路披荆斩棘,成为试验检测领域熠熠生辉的巾帼楷模。

走出去,给自己充充电

提到去海外项目的初衷,李亚宁笑称“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多学些技能本领,成为一名实打实的专业技术人员。”

苏丹麦洛维水电站,是她海外“试”炼的起点。

麦洛维大坝处于半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且十分干旱,施工难度及条件极为恶劣。当地工业基础薄弱,交通条件落后,物资极度匮乏,钢筋水泥、机械设备和人员生活物资等都依靠进口。

一次,粉煤灰在国内运输至海外过程中,由于受潮等原因出现大量结块现象,按常规标准,难以直接投入使用。倘若大批原材料就此闲置,无疑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面对这一棘手状况,李亚宁果断采用机械手段对结块的粉煤灰进行碾碎处理,对过筛后的粉煤灰展开全套物理化学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其各项指标符合粉煤灰的检测要求。为进一步验证,她分别将处理后的粉煤灰和合格粉煤灰制作成型混凝土,针对其强度与性能展开细致对比的同时,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详细梳理出粉煤灰用于混凝土中的作用,并整理上报函件。凭借科学严谨的论证与详实的数据,证实了处理后粉煤灰的可用性。

在长达七年的时光里,从试验数据的反复测算,到工艺流程的细致把控,她全身心投入到项目建设中,一步一脚印,稳稳迈出海外筑梦的坚实步伐。

要啃就啃“硬骨头”

“泥泞的道路固然难走,但我知道这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2014年,李亚宁临危受命,前往巴基斯坦塔贝拉项目,担任试验监测中心负责人。

彼时,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快速组建好试验室的重任压在肩头,可她没有丝毫退缩。从设备的配备安装调试,到场地的规划布置,再到人员的组织调配,她亲力亲为,事无巨细。仅用不到2个月时间,试验室便获批投入使用,高效运转起来。

然而,更大的挑战也随之而来——攻克国内外没有先例可循的 C50 喷射混凝土难题。李亚宁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开启了一场与未知的较量。无数个日夜,奔走在拌合楼与现场,对各种原材料进行筛选、配比、试验,观察试喷情况与成型大板。一次次的失败,没有击垮他们的斗志,反而让他们越挫越勇。在历经无数次的尝试后,她们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成功配制出高性能高强度喷射混凝土配合比,为项目前期工作扫除了最大的障碍,也为后续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员学习“热”起来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李亚宁定期组织开展“员工上讲台”“做试验拍视频”等活动,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分享给项目员工和当地雇员。

“一步一步来,先把基础打牢,再慢慢提升。”在李亚宁与团队的耐心解答和悉心指导下,起初毫无试验经验,甚至对现场实操“一窍不通”的当地雇员,逐渐养成了做试验前查阅标准的习惯,记录数据时反复核对,试验报告的准确率得到显著提升。

一时间,从“被动执行”到“主动钻研”,项目内掀起了“乐学、比学、好学”的学习热潮,这一举措营造出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让当地监理深受触动,十分动容地表示“实话说,一开始没想到能有这么大变化!感谢你们的指导帮助,为我们培养出一批懂技术、能实操的技能人员,这样的好经验,一定要让更多人学起来!”。不仅如此,项目部还专门举办了颁奖典礼,用来表彰并鼓励通过考核的员工。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纵横四海笑傲天涯永不后退,思绪飘飞带着梦想去追……”正是这位“铿锵玫瑰”奋战海外的鲜活写照。从麦洛维水电站到巴基斯坦巴沙项目,从试验技术员到项目经理,近三十载光阴,岁月在她眼角悄然镌刻下一道道的细纹,是她对水电事业矢志不渝、执着坚守的生动见证。

谈及未来,李亚宁满怀信心地表示“巴基斯坦首个通过国际通用标准试验室能力IS0/IEC 17025 认证的工地试验室建成,为我们注入了“强心剂”。日后,将继续以专业技术护航,为海外项目的发展建设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与力量。”

李亚宁与监理探讨工作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