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传真】“双节”战边坡,旭龙项目施工忙 |
|
|
|
金秋的金沙江峡谷,机器轰鸣取代了佳节宁静。当万家团圆时,旭龙水电站600余名建设者正踩着陡峭边坡,在灯火通明中昼夜奋战。 这里是国家“西电东送”重大工程——总装机达到240万千瓦的旭龙水电站建设现场,一场关乎大坝“基石”的边坡开挖攻坚战正值关键时刻。 千锤万凿:边坡上的精度与速度 左、右岸边坡开挖现场犹如立体施工画卷:边坡两岸缆机塔机正在有序进行吊装作业,数台大型液压挖掘机正挥舞着“铁臂”,小心翼翼地清理着残渣,铲斗精准咬合碎石,轻稳抛向渣车货箱;坡面之上,2名测量人员背着全站仪、水准仪来回穿梭,校准数据,红色的测量标记沿着设计坡度整齐排列,严格控制开挖精度;基坑区域,59台重型渣车正有序排队,装满渣土后便轰鸣着驶向7公里外的弃渣场,车轮卷起的尘土在阳光下划出忙碌的轨迹;边坡中部的支护作业点,建设者们系着安全绳,或手持风钻在岩壁上打孔,或绑扎防护钢筋网,金属工具与岩石的碰撞声、机器的轰鸣声、建设者的指挥声交织在一起,在山谷间奏响节日里最激昂的劳动乐章。 “左右岸边坡是大坝的‘基石’,开挖质量直接决定后续坝体浇筑的安全与稳定,这个‘双节’我们不仅要抢进度,更要保质量!”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兼总工程师戚绍礼攥着布满标注的施工图纸说。他告诉大家,为抢抓秋季有利施工天气,项目部专门制定边坡开挖专项方案,将总开挖量分解到每天、每个作业面、每个班组。 “目前我们每天完成边坡开挖量稳定在9000立方米以上,出渣效率达到每天2万立方米。”说话间,戚绍礼的对讲机突然响起,他又赶去下一个工作面协调解决相关事宜。 右岸边坡施工现场 红色防线:党员先锋的24小时守护 “绝不让隐患‘过节’!”安全总监蒋裕飞带领党员先锋队实行24小时轮班巡查。三个安全小组每日对边坡作业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 “边坡开挖涉及高处作业、爆破作业、重型机械作业,风险点多且复杂,我们党员先锋队必须把安全防线筑得严严实实。”蒋裕飞说,从安全绳扣具到爆破作业规程,任何细节都逃不过他们的火眼金睛,这道红色防线成为600名建设者的生命守护墙。 匠心聚力:多跑一趟的承诺 来自云南迪庆的藏族司机格茸品初在驾驶座上等待装渣。从事水电建设十余年的他,每个节假日都在方向盘上度过。“多运一趟渣,项目就能早一天完工。”说话间,挖掘机已将渣土装满,他熟练地系好安全带,发动车辆朝着弃渣场驶去。 这个“双节”他要在7公里长的施工便道上往返近百次。在他身后,240万千瓦的电力未来将穿越山河,每年为国家节约标准煤317万吨。 出渣现场 党建领航:攻坚克难的“红色引擎” 项目部以党建为引领,将党员先锋队的战斗堡垒作用、青年突击队的生力军作用与一线民工的实干力量紧密结合,构建独特攻坚体系:“一日一调度、一周一总结”的协调机制,让技术、安全、施工等环节无缝衔接。 12名青年突击队员正在70度边坡上进行爆破勘察。25岁的何海林安全帽下汗水涔涔:“电站建成后能照亮千万家庭,所有辛苦都值了。” 他穿着沾满尘土的工装,安全帽下的脸颊被晒得黝黑,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脖颈滑进衣领,却顾不上擦拭。他告诉我们,得知“双节”期间要攻坚边坡开挖,青年突击队12名队员主动写下“请战书”,坚决啃下“硬骨头”。 “目前左右岸边坡开挖及出渣工作进展顺利,全体建设者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建设。”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项目经理郭益表示。 夜幕深垂,探照灯将边坡照得亮如白昼。焊接火花如繁星洒落,挖掘机的“铁臂”仍在挥动。这座预计2029年投产的超级工程,正在建设者们的汗水中一寸寸生长。他们用坚守诠释责任,在金沙江畔书写着新时代大国重器的建设答卷。(责任编辑 曾润琪)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