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阅兵之威 寻质量之本 |
|
|
|
今年9月是全国第48个“质量月”,在这个强调“质量强国”的时代,公司组织集中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意义非凡。每一次观看阅兵式,都是一次视觉与心灵的震撼,无法用言语来表达,除了激动还是激动。九三阅兵带给国人的是“中国制造”与“中国质量”最生动、最震撼的诠释,心中涌起的不仅是民族自豪感,更有一种源于“质量”视角的深刻感悟。 精度与准度:分秒不差的“标准之美” “质量”的核心之一是标准与精度。九三阅兵最直观的冲击,莫过于那刻入人心的“整齐划一”:徒步方队铿锵有力,手臂摆动同一高度,脚步落地同一个声音,武器装备伴随着引擎的轰鸣声,保持等距、匀速前进,这就是“军事标准”,精确到厘米、毫秒。其背后是成千上万次严苛、枯燥、重复训练的结果。 “追求卓越、创造精品”是我们追求的质量目标,无论是产品加工还是售后服务,我们都应秉持这种“阅兵精神”,将“差不多”变为“零误差”,将“还可以”提升为“最完美”。 可靠与耐用:历经淬炼的“信赖之盾” 阅兵场上展示的不仅是整齐的队列,更是国之重器。从新型战略导弹到自主研发的先进战机,每一件装备都代表着中国国防工业的最高水准。它们的价值不仅在于外观的威严,更在于其内在的可靠性与耐用性。 这些装备必须能在最极端的环境下,百分百地完成使命。这是一种沉甸甸的、关乎国家安危的“质量”。 映射到各行各业,“质量”就是产品的生命线,是赢得市场信任的基石。“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我们的宗旨,一台家电能否安全使用十年?一座大桥能否历经风雨百年屹立?一次服务能否始终如一地让人满意?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取决于我们是否将“可靠性”和“耐用性”刻入了产品的基因。九三阅兵告诉我们,最高层次的质量,是让人绝对放心的“信赖”。 创新与超越:迈向卓越的“奋进之魂” “覆盖全球,全时戒备,以武止戈,砥定乾坤。”16字是中国人的底气,更是中国人的自豪。中国军工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正是依靠自主创新驱动质量提升的典范。 “质量”并非静止的标准,而是一个动态提升、不断超越的过程。“质量月”的目的不仅是守住现有标准,更是要鼓励创新,打破天花板,定义新标准。阅兵场上的新型装备启示我们:没有创新,质量就失去了向上的活力;没有超越,就只能永远停留在“合格”而非“卓越”的层面。 我们必须将创新精神融入质量管理的全过程,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打造引领时代的优质产品和服务。 协同与系统:万众一心的“体系之力” 一场完美的阅兵,背后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影响全局。其成功的背后,是一个高效、严谨、协同的质量管理体系,涉及人员、装备、指挥、调度、后勤保障等无数个环节。 这与现代质量管理理念高度契合。高质量的输出,从来不是某个部门或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整个体系高效协同的结果。从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紧密咬合,如同阅兵方队中的每一位战士,心中有整体,行动有配合。九三阅兵是“体系制胜”最完美的证明,它告诉我们,一流的质量,必然源于一流的管理体系和文化。 “质量月”恰逢九三阅兵,意义非凡。它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建设者,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生产一线,我们都应把自己视为“阅兵方阵”中的一员,以“阅兵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一丝不苟做细节,精工良建铸完美”作为我们对产品的追求目标,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定、整齐、高质量的步伐,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责任编辑 兰鸥)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