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页间的守护者 |
|
|
|
十载春秋,三千多个日夜,南方分公司的工程年轮又添新纹。当年轻的同事问我长期做安全内业是否枯燥时,我总是半认真地回:“安全内业的核心是用专业守护生命,用细致对抗风险,在时光长河中为工程留下负责任的印记。”十年风雨,纸短情长。纸会泛黄,墨会褪色,而安全的信念历久弥新。谨以此文献给十年间所有工程团队幕后的守望者们。 一册规范手中持,千条规程墨香织。 表格如棋排阵列,总结似雁字成诗。 编号恰似星斗位,归档犹如月满时。 莫道案头方寸地,标准筑就安全基。 作为千千万万名工程建设者的一员,我没有直接参与绑钢筋、立模板,亦没有亲手浇筑混凝土,更没有夜以继日地守在施工现场,我只是一名安全内业资料员。 安全内业资料员是在纸页间筑起安全长城的无名守护者,作为其中一员,我深感这份工作远不止是填写表格、编制报告、整理文件、开展活动那般简单,它是一场关于责任、耐心与敬畏的修行,是对生命尊严最朴素的捍卫。 安全内业,看似案牍劳形,实则是一场静水深流的修行,安全资料工作亦是一场与细节的漫长对话。每一份安全检查通报,每一页安全交底记录,每一本安全教育资料,每一场培训及演练背后,都是这场对话的见证。记得初入此行时,有前辈告诉我说:“安全资料上的每一个数字都代表着一个活生生的人。”这句话如醍醐灌顶,让我明白自己手中的笔有着怎样的分量。在开展应知应会培训时,我会用心交代他们现场注意事项;在整理三级安全教育资料时,我会想象那些陌生的工友面孔;在归档特种作业人员证件时,我会思考他们高处作业时的安危。办公室里的岁月静好,恰是为了工地上的现世安稳。但以热爱远远不够,这种将各项数据转化为生命关怀的能力,才是安全内业资料员最重要的职业素养。 安全内业资料看似静态,实则蕴含着对动态施工过程的全面把控。就像苏轼“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诗句中的境界一般。当台风来临前,我们提前准备的极端天气应急预案;当高温持续时,我们及时完善的防暑降温措施记录——这些纸上文字最终都化作工友们身上的安全带、手中的防暑降温药品、清凉饮料。文字与生命的这种神奇转化,是安全资料工作最动人的地方。 读《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的严谨规划;《墨子·备城门》中城墙“十步一岗”的警戒要求;《吕氏春秋》中“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风险规避思想以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作业准备要求等等,方知古人虽无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但这些礼制、工法理念却将系统规划、预防为主、细节管控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安全文化范式,中国古代建筑智慧中的“规矩准绳”,不正是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先声表达吗?这种跨越千年的工匠精神传承,让我此刻的工作有了文化上的厚重感。 在日复一日的案头工作中,我逐渐领悟到安全内业的文化内涵。 晨起伏案,指尖翻动的不只是纸张,更是责任的重量。每一份检查记录,都是对隐患的围剿;每一次签字确认,都是对生命的承诺。这是严谨的修行——在枯燥的表格里磨炼耐心,在繁琐的规程中培养敬畏。 午后奔走于现场与办公室之间,将纸上的规章化作工地的护盾。安全交底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让安全管理条文落地生根;整改通知不是一纸空文,而是为隐患画上闭环的句点。这是知行合一的修行——既要笔下千钧,也要脚下有泥。 夜深人静时,独对档案柜如对禅房。一册册要素台账,是岁月的年轮;一行行管理记录,是无声的守护。不求掌声,只愿工友平安归家;不慕繁华,但求工程顺利竣工。这是无我的修行——在平凡的岗位上,筑起不平凡的长城。 作为安全文化的传承者,我深感责任重大。每一次新工人入场教育,我们都力求让枯燥的安全条款生动起来;每一次安全技术交底,我们都设法使专业的术语通俗易懂。我始终坚信,安全意识的种子若能以恰当的方式播下,终将在人们心中长成参天大树。当看到工友们开始自觉系紧安全帽带,主动询问安全管理要求时,我体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真谛。安全内业资料不应锁在文件柜中,而应通过我们的工作流动到每个施工环节,成为现场作业人员的内在自觉。 在这个追求效率与速度的时代,安全资料工作需要我们保持“格物致知”的严谨态度。每一页纸张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每一次签名都代表着责任的承诺。我愿继续做这纸页间的守护者,以文字筑起无形的安全屏障,让每一个建设者平安归家,让每一项工程不仅矗立在大地上,更建立在牢固的安全基石之上。这便是一名安全内业资料员最朴素也最崇高的使命 当项目经理在工地挥斥方遒时,是我们的资料为他提供决策依据;当监理单位严格审查时,是我们的记录为工程品质背书。就像古时的史官,不参与征战,却用竹简记录历史的真相。安全内业者的修行,不在深山古寺,而在字里行间,以纸为舟,以笔为桨,行稳致远,渡人亦渡己。(责任编辑 兰鸥)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