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园地

“植”此青绿

发布日期:2025-03-12     信息来源:轨道分公司   作者:董艺   字号:[ ]

明一木之茂,铺万川生机,种明天以芳华,守一绿以春秋。——题记

我常常觉得,草木的存在,正是自然给予人类最温柔的启示,每一片叶子,每一根枝条,是大地的呼吸,是岁月的低语,是生命最纯粹的告白。

晨光里看梧桐叶影洒落青砖,暮色中听松针在风里拨弄七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草木的秩序里,藏着宇宙的密码。

老家的屋角处有一颗银杏,是父亲考上大学临走时种下的,当我有意识注意到这棵树时,已长得高大而又粗壮,杏果一年比一年结的多,和倚靠在一旁,墙皮剥落,露出内里斑驳的土坯房形成鲜明的对比,小时候,我踮脚在银杏下刻身高线,如今那道疤痕已长到三米高处,像天空垂下的一缕云絮。

前几年老家经历了连续几天暴雨,老屋的瓦砖屋顶吹垮了,土墙也出现了几道裂缝,我们都赶了回去,老屋秒变危房,父亲决议重新自建。城里的挖掘机来了,轻轻一碰,土房连排倒下,扬起一大片土灰,掺和着潮湿腐烂味道,挖掘机师傅以为那颗银杏树也要一同铲平,正当挖掉一半的树根时,被爷爷喊住,银杏树就这样向前倾斜生长着,原被挖掉的树根,如今也裸露向外长了出来,爷爷的心也安定了下来。

“绿树擎天向宇,静守碧空长情。”不知从何时起,我喜欢漫步坐公园、投身自然,石径旁的杏树总让我驻足,看它春生嫩芽如婴孩蜷曲的指节,经过时总想伸手触碰,粗粝的树皮,却在某个凹陷处触到湿润的青苔——原来伤痕处也能孕育新生。

树,是大自然的奇迹,扎根大地,却心怀苍穹。在城郊废弃的厂房旁见过最震撼的共生:倒塌的烟囱缝隙里,一株苦楝正将根系探入砖缝,嫩绿的枝条缠绕着锈蚀的铁梯。它让我想起苏轼在黄州时,将扁舟系于古木,写下“钩帘归乳燕,穴牖出痴蝇",植物的韧性,原比人类更懂得如何与破碎共存,那些被雷劈开的树干里,年轮依然保持完美的同心圆。

九枝同根,各自参天,风过时,所有叶子都朝着相同的方向致意。差点忘记了这一段记忆,小时候经常发烧,尤其是晚上,我总是在大半夜送进儿童医院,晚上的医院很静,那种静是窗外骤雨,病房里灯光昏黄黯淡,所有生病住院的儿童,熟睡在铺满很多病床的空旷房间里,病房里弥漫着刺鼻的药水味,输液管连成一片。梧桐树砸在玻璃上,“砰砰”作响,急促的像是我的心跳声,我瞥见沿着树向上攀附的几株蕨类植物,细弱的茎叶在风雨中画着狂草,风雨一次次将它们狠狠压弯,又一次次反弹回来,我在来来回回中睡着了。第二天阳光灿烂,所有的一切都朝着自然光的方向生长,“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柔弱的坚持,何尝不是另一种强大?

我站在新绿的堤岸上,看柳枝蘸着春水写行书,看绿化部门的人移植古樟,树冠被修剪成云朵形状,断口处涂着混了香灰的桐油,他们用草绳缠裹树根的动作,像在给远行的游子打包干粮,把体温一层层裹进年轮里,“愿如松柏,冬夏常青”。

晚上,爷爷打来了视频电话,说刚刚种完运过来的香樟树苗,我看见奶奶拿着瓜瓢浇着水,像照顾襁褓般小心。他们身后,新栽的香樟正在暮色里舒展嫩叶,每一片都托着半枚月亮……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