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园地

血色丰碑下的时代叩问

发布日期:2025-09-18     信息来源:轨道分公司   作者:王伟   字号:[ ]

当第一缕秋风掠过沈阳北大营遗址的断墙,94年前那场蓄谋已久的爆炸声仍在历史长廊中回荡。

从1931年9月18日那个血色暗夜,到2025年9月18日这个秋阳高照的清晨,九十四载光阴流转,历史的钟声从未停歇。当防空警报划破长空,它穿越东北平原的沃野,掠过江南水乡的烟雨,回响在雪域高原的经幡之间,最终化作十四亿人心头的共振。这不仅仅是一种声音的传递,更是一个民族集体记忆的觉醒——那些被炮火撕裂的城墙、被鲜血浸透的黑土、被泪水模糊的双眼,都在这一刻重新变得清晰。

15天前,长安街上,铁流滚滚如巨龙奔腾;天安门广场,战鹰翱翔似雄鹰展翅。当抗战老兵颤抖的军礼与新一代将士挺拔的身姿在晨光中交叠,当“和平鸽”翅尖沾着晨光,掠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顶,掠过天安门城楼的飞檐。那一刻,屈辱的伤疤化作自强的勋章。

站在“九一八”这个铭刻民族记忆的历史坐标上回望,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伟大抗战精神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奋进新时代的力量源泉。作为新时代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党务工作者,在工程建设一线的钢筋森林里仰望星空时,我总听见两种声音在时空长河中激荡共鸣:一种是悲壮的抗日救亡歌曲《松花江上》,那是中华民族不屈抗争的精神呐喊;一种是盾构机掘进时铿锵的《钢铁洪流进行曲》,这是新时代建设者砥砺奋进的时代强音。这两种声音的交织,构成了我们这代人最深刻的精神胎记,也指引着我们以党建为引领,将伟大精神转化为实干兴邦的磅礴力量。

正是怀着这样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分公司在深化“一支部一品牌”建设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一支部一精神”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三年前,我们推动所有在建项目党支部全面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将项目生产经营中的“急、难、险、重”任务作为党建工作的主战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各项目部紧密结合工程特点和地域特色,将伟大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高原重大项目大力弘扬“两路”精神,在“七个一”工程上精准发力,实现党旗引领聚合力、雪域高原建新功;重庆区域项目深入践行“红岩精神”,通过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责任区”和“党员示范岗”,将红色基因融入施工管理,以现场促市场,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都四线项目传承“汶川精神”,创新开展党建共建联控机制,在复杂地质条件和高瓦斯风险环境下,确保工程建设安全高效推进;山东区域项目发扬“胶东精神”,以安全生产为核心,成立党员先锋队,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有力保障了工程优质履约,打造了标杆示范项目。通过“一支部一精神”的生动实践,分公司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让伟大精神在建设一线绽放时代光芒,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血色丰碑矗立,叩问的答案藏在每一寸焊接的钢轨、每一次坚守的岗位里。当“一支部一精神”的旗帜插遍工程建设一线,当党员的汗水滴入混凝土、青年的创新点亮盾构机,我们便在回答历史:以实干护山河,以初心续华章。

这回答,没有终点。因为每一代建设者的脚步,都是丰碑下永不褪色的注脚。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