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园地

铭记历史,赓续英雄精神再出发

发布日期:2025-09-19     信息来源:投资分公司   作者:韩玉琦   字号:[ ]

9月18日上午十点,凄厉的防空警报如一声声悲怆的呐喊,骤然划破城市上空。这警报声,仿佛是历史穿越时空的深沉呼唤,既是对1931年那个黑暗夜晚的沉痛回望,更是对无数为国捐躯烈士的深切缅怀。当警报响起,我不由自主地驻足,仿佛能透过时光的尘埃,看到东北大地被炮火吞噬的疮痍,听到同胞们在侵略者铁蹄下的悲泣,更能真切触摸到无数先烈挺身而出时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蓄意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短短四个多月,东北全境沦陷,三千万父老乡亲被迫离开家园,陷入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然而,中华民族从未在压迫中屈服沉沦。面对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筑起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杨靖宇将军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在冰天雪地中与敌人顽强周旋。饿了,啃树皮、嚼棉絮;渴了,饮雪水。哪怕弹尽粮绝,他始终坚守着“宁死不当亡国奴”的坚定信念,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赵一曼女士在狱中遭受了敌人的残酷酷刑,却始终坚贞不屈。临刑前,她留给儿子的遗书中满是深情与决绝:“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他们是黑暗中的火炬,用生命照亮了民族抗争的漫漫征途。

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日战争胜利,十四载浴血奋战,无数烈士用鲜血铺就了通往光明的道路。张自忠将军在枣宜会战中身先士卒,即便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作战,最终壮烈殉国。他用生命诠释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的忠诚与担当。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将敌人引上绝路。在弹尽粮绝后,他们毅然跳崖,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气节。还有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战士,他们或许只是战壕里普通的士兵,或许是后方支援前线的百姓,但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们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那一刻,举国欢腾。但我们深知,这胜利的果实里,浸满了千万烈士的鲜血与泪水。

抗日胜利的号角声虽已远去,但那段浴血奋战的历史,早已化作民族精神中不灭的火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行。

如今的中国,早已挣脱战争的阴霾,阔步踏上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先辈们曾以鲜血铺就道路、用汗水夯实根基,为国家发展筑牢了最初的基石;而这份奋斗的接力棒,如今稳稳交到了我们手中,我辈以锐意进取的姿态接续奔跑,在各领域书写着新的时代答卷。

在经济领域,中国实现了从百废待兴到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跨越式腾飞:高铁如巨龙般驰骋,穿梭于平原山川,串联起大江南北的发展脉络,让区域协同更高效;5G网络似无形纽带,覆盖城乡角落,让信息传递瞬时联通,催生出数字经济、智慧产业等海量新兴业态,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在科技领域,中国的创新步伐更是铿锵有力:“嫦娥”奔月探索深空奥秘、“祝融”探火揭开火星面纱、“天和”核心舱遨游苍穹构建太空家园,一系列国之重器让中国航天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突破;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亦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持续刷新着科技强国的“成绩单”。

即便是在远离喧嚣的建设一线,奋斗的身影也同样耀眼。国企水电建设者们以坚守书写奉献底色:他们主动暂别城市的霓虹闪烁与家人的朝夕相伴,毅然扎根深山峡谷、驻守江河湖畔,将个人的微光汇聚成炬,融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壮阔洪流。他们既为绿色电力的稳定供应保驾护航,又以实干筑牢民生保障的坚实根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从科技前沿的攻坚克难,到建设一线的默默坚守,新一代华夏儿女正以各自的担当与奋进,将先辈的精神传承转化为实际行动,生动践行着“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铭记九一八,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我们缅怀烈士,不是为了沉浸在悲伤中,而是为了传承他们的精神,让爱国情怀融入血脉。如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应该以先烈为榜样,将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发愤图强的动力,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警报声会停止,但历史的记忆永远不会褪色;烈士们会远去,但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行。让我们永远铭记九一八,永远缅怀为国牺牲的英雄,带着这份信仰与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勇毅前行,不负韶华,不负先烈,不负这伟大的祖国!(责任编辑 兰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