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在身边】砺“剑”高原 |
|
|
|
“多观察、多发现……”早上6:40,邱剑对现场作业人员开展安全教育。 已过不惑之年,但身姿挺拔,气质沉稳。头发乌黑浓密,双眼深邃有神,目光如炬,高挺的鼻梁下,薄唇线条坚毅,紧抿时透着不容置疑的果敢。 “处事章法有度,待人温润有礼,办事雷厉风行。”这是认识的人对他的直观印象。 金石为开 2020年末,邱剑任水电七局五分局叶巴滩砂石混凝土工区主任,这是他在紫坪铺、糯扎渡、阿海、乌东德、杨房沟之后参与的第6个项目,也是首次担任项目负责人。 叶巴滩水电站位于川藏界河金沙江上游河段,海拔3000米,是国内在建最高双曲拱坝电站,总装机容量224万千瓦。工区主要承担大坝主体工程的258万方混凝土生产任务,自然环境复杂,履约压力大。 2024年1月,项目迎来零下近20度的极寒天气。同样在月初,业主下达任务目标:在如苏沟建一座HSZ180拌和站,负责承担大坝工程水垫塘、二道坝混凝土的供应。 接到通知当天,邱剑正与同事们商量春节生产运行的重要事宜。手机屏幕上的日历显示距离春节只剩29天,邱剑迎来2024年的“第一道难关”。 面对现场天气恶劣、物资材料匮乏、工期紧张、人员不足等问题,邱剑心里也是忐忑不安,却也容不得他有丝毫犹疑,施工队伍协调、春节安排、设备物资进场等一系列事情,都等他来安排。 “这是与时间赛跑的战役。”邱剑在动员会上敲着施工图。要想如期完成年度节点目标,唯有背水一战,邱剑主动带领员工对接业主、监理相关部门,与分包队伍对接协调资源。 自2024年高峰运行期以来,邱剑经常利用交接班的空隙,去现场组织施工作业,与技术骨干以及施工队伍开展“每日碰头会”,共同研究如何改进施工工艺,确保高效履约。 面临再大的困难,也要确保优质履约,这是邱剑坚定的信念。在历时70天持续作战,经历了春节假期,克服冬季低温影响,按期实现“3.20”如苏沟建安投产目标。 点石成金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是在‘废料堆’里找宝藏。”站在砂石加工系统前端,邱剑介绍着砂石料场高峰运行的关键。 俄德西沟料场是大坝建设不可或缺的砂石骨料源泉,高峰生产的关键因素。因其复杂多变的地质风貌、恶劣的气候环境,边坡深部变形累计值较大,设计单位要求增加支护工程量,工期进度压力大成为突如其来的“拦路虎”,大坝高峰保供更为艰难。 面对如此棘手的状况,他深知,坐以待毙绝非出路,唯有主动出击,方能破局。带领团队深入研究问题根源,积极探寻解决思路。 经多番考量,他们将目光投向降曲河渣场回采工作。 方向已明,接下来便是一场与时间、与困难的赛跑。迅速开启“连轴转”模式,频繁奔波在业主、监理单位之间。每一次沟通,他都做足功课,条理清晰地阐述回采工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降曲河渣场回采工作得到有效推进,也为砂石加工系统生产的原料来源提供充足保障。 “要实现‘少亏多赚’,开源是一方面,节流也不可忽视。”从公司项目经理培训班回来,邱剑就将各部室负责人召集在一起,讨论如何进一步提升项目经营质效。 在他的带动下,工区全员重视成本,大到对设备、耗材的精细化管理,小到从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开始节约成本。 通过倒排工期、紧抓施工资源,2024年实现提前42天完成混凝土生产破100万方的任务目标;通过料场回采料变更、抢险单价突破等举措,超额完成年度产值目标。 磐石之安 从基层安全员到安全总监再到项目负责人,邱剑用20多年时间淬炼出一套“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坚持以人为本,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安全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刻在心里的烙印。”这是邱剑常挂在嘴边的话。面对高寒缺氧、料场地质、液氨制冷等安全风险,他带领团队连续5年实现项目“三零”目标——零事故、零伤亡、零投诉,连续3年获业主“安全环保先进集体”,多次获公司、分局“先进项目部”,个人也被电建集团评选为2020—2021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2021年6月,正处于叶巴滩项目建安转序的大干期,暴雨频发,各类地质灾害风险突出。位于料场边坡与金沙江中间有一段江边路,地质条件差、边坡危石多,又处于临江作业,施工安全风险高。 6月13日,邱剑按往常一样对料场边坡、江边道路进行日常巡视。突然间,他听到有“啪嗒”的细碎响动从头顶突然传来,他猛然刹住脚步,仰头时脖颈青筋暴起,边坡上几粒碎石正簌簌滚落。 “全体注意!江边可能会出现塌方,所有作业人员立即撤离!”对讲机被邱剑攥得咯吱作响。 距邱剑下达命令不足10分钟,料场江边道路出现塌方。 有了第一次的预判,在2021年7月8日这天,同样的暴雨,邱剑当天直接命令料场江边道路停工。不出预料,料场江边道路出现了第二次塌方。 至今为止,每到料场边坡巡视检查之时,邱剑都以此案例叮嘱作业人员:“进度可以赶,安全红线绝不能闯!” 当金沙江的浪涛日夜奔涌,叶巴滩大坝的轮廓逐渐清晰,邱剑的身影依旧忙碌于现场各个点位,衣角被江风高高扬起,但他的眼中却充满了坚定。(责任编辑 黄琪) 邱剑(右)在现场了解当日生产情况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