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60年】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参与试制20立方混凝土输送泵的小故事 |
|
|
|
回首青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旧照一帧忆旧事,豪气冲天气如歌。 开篇七绝,是仿陈毅元帅《梅岭三章》,记录的是当年水工厂创业时的情景。 刘、陈二位技术高 1976年末,当了三年知青的我,从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农村来到夹江水工厂,成为工人阶级——金工车间一名青工。 非常有幸跟着我的师父陈秉正,以及技术员刘均宏一起,参与夹江水工厂20立方混凝土输送泵(小名叫20泵)的试制工作。 我的师父陈秉正,江南人士,给人第一印象脸庞清秀,明亮眼睛,大脑门高鼻梁,透着江南才子的聪慧。 刘均宏,当年是水工厂金工车间技术员,给人第一印象就是儒雅帅哥。一张方正的国字脸,戴一副玳瑁色方框眼镜,透出智慧的光芒,见人总是微微一笑,露出洁白牙齿,一个浅浅的酒窝,显示着中原人海纳百川的胸怀。 二人当年都是28、9岁的热血青年,有一个共同爱好,酷爱学习技术,喜欢科技革新,追求精益求精。此二人在一起开展技术革新,那是绝配。 话表两枝,话说当年的夹江水工厂,于1966年创立,主要任务就是为515工程(龚嘴水电站)服务。汽车、推土机等大型设备修理和钢结构制作及零配件加工,水工厂也自制了一些设备。如C620车床、摇臂转床等,甚至还生产改制了5吨吊车和16吨吊车等,但都是小打小闹,没有自主的拳头产品。后来,国家提出改革开放,水工厂也开始了创业之路。 1976年,水利电力部给夹江水工厂和杭州机械研究所下达一项任务:研制20立方混凝土泵。 20立方混凝土输送泵的雏形 其实就是发达国家已经普及使用,而我国当时还是一个空白的新技术产品。当年还是神秘加保密的,因为要对日本的样机大卸八块全面测绘,由杭州机械研究所和水工厂一起,在水工厂边测绘、边试制、边修改。 试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用时一年左右,开展零部件加工、外购件配套、组装并调试。零部件加工的任务就交给金工车间,落在刘、陈二人身上。 当年接了多少任务我不清楚,我只谈我看到和我经历的事情。那时我是个19岁的毛头小伙,啥都不懂,只是干些粗活,如打扫车床铁屑,给车床加油,然后就是抓着一块棉纱,站在车床边上傻乎乎地看着师父和刘技术员钻研技术问题。 试制HB20泵 当年日本的HB20泵是通过液压系统驱动,采用活塞泵送原理:双活塞交替工作,泵送机构内有两个平行混凝土缸筒,每个缸内的活塞通过活塞杆与液压缸连接。两个泵缸交替工作,混凝土被压入输送管道,通过吸入和压出,如此循环往复,实现混凝土的连续输送。可以形象的比喻为两个巨大的注射器左右交替推注实现连续输送。 这两个平行的输送缸筒是泵体的关键部件,加工任务历史地落在了刘、陈二位身上。缸筒直径大约30厘米,长度150厘米,算是个大家伙,没有相配套的车床和工具器械来加工,怎么办? 刘、陈二位土法上马,首先进行技改车床和工具器:先是制作了一台中心支架,用弹子轴承作为三点支撑,保证了加工缸筒时的稳定性;C30车床轨道长度不够,找来一台废旧机床的轨道接长,切削行程问题解决了;加工缸孔,刀杆长度和硬度都不够,俩人琢磨着在车床的刀架上夹上一个新制的大刀架,把刀杆加长加粗,解决了刀震这个问题; 两个输送缸筒,加工后内表面光洁度和硬度都要求十分高。外协镀铬回来要精加工的难度非常大,要是直接用车刀切削,会造成镀铬层的崩落。怎么办?刘陈二人在书本知识与实践中琢磨出了用浮动镗刀的原理来进行切削,从而保证了加工的精度;经过浮动镗刀加工后的缸筒内壁,光洁度已经很高了,但仍达不到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缸体内的光洁度?二人又琢磨出了用轴承加润滑油滚压缸筒内壁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难题。怎么样?二人都了不起吧。那时的技术人员不仅仅是坐在办公室,也要直接在车间听取工人师傅的第一手意见,好进一步改进在绘图和工艺上的不足。 厂技术科的一位杨姓技术员,身材高大一表人才,名字我忘记了,其爱人是我们小学时的宋老师。杨技术员就经常下到车间观看工件的加工,现场改进。在加工缸筒的连接法兰盘时,图纸工艺上的焊接缝隙是30度倒角,可是在C50车床上加工时,我的师父发现这样很容易把焊缝车掉,造成法兰盘连接不牢固,提出应该加大倒角度数且用圆弧刀修正焊接处的外光洁度。杨技术员就在现场观察,发现确实存在此缺陷,立即改成60度倒角并同意圆弧倒角的工艺改进。我还记得在加工20泵这些主件的同时,我们还加工了其配套工件,如输送管和输送管的管箍等。 在山坡上对20泵进行试验 失败是成功之母 HB20泵样机试制完成后要进行输送试验,可是没有试验场地,因地制宜,就在金工车间与动力车间的大门口进行试验,围观的人很多,整机的加工件没有问题,经受了考验,可是混凝土输送没有成功,让人心情忐忑不安。后来经过不断改进,又到山上浇筑现场使用,还是没有成功。几年后才知道是液压系统的问题,那时我们的技术还不过关是一方面,但日本在关键技术方面留了一手,是主要因素。 有了刘均宏、陈秉正这样的一代热血青年,夹江水工厂从此改变了,HB20泵当年虽然只生产了一台样机,但后来陆续生产出了HB30泵、HB40泵、HB50泵和HB60泵,形成了自己的拳头产品,从此在制造业开始有了话语权。 30泵试验现场 结尾的话 有部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信那个年代的年轻人都读过,相信也曾把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关于生命价值的独白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还相信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对书里主人翁保尔·柯察金那样的战斗经历和与冬妮娅的爱情,内心充满了憧憬与渴望。 不管你承认与否,不论你相信与否,反正我信,因为我也曾经年轻过。(感谢水工厂同事提供珍贵的照片)(责任编辑 黄琪)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