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心”工程】铸“韧”为新光——广东电白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纪实 |
|
|
|
在粤西茂名电白的连绵群山之下,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的重点工程、规划装机容量1200兆瓦的的广东电白抽水蓄能电站正进入建设的关键期。 这座承担着电网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和紧急备用等重要任务的电站,其技术最复杂、施工挑战最大莫过于输水发电系统。面对发电系统深埋地下的复杂环境和施工难题,水电七局建设者正以“韧”为精神内核,在挑战中前行,在创新中突破,全力打造一座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 1号洞开挖效果 韧劲:扎根一线的“地下铁军” “实战练兵,项目上下要坚定信心、细化节点,以决战姿态打好年度收官战,确保安全、质量、履约全面受控,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水电七局二分局党委书记、总经理王强在现场督导落实“雷霆行动”时强调。 水电七局承建的电站输水发电系统主要建筑物包括引水系统、尾水系统和厂房系统,总长约4459.2米。其中引水系统采用一级斜井方案,斜井长达443米,倾角50度,加之总共6条竖井和斜井组成的井群,使得地下洞室群交错复杂。通风散烟路径长、效果差,地下水丰富且抽排困难,爆破作业邻近高压线和风力发电设施,安全风险极高。 项目部自2024年6月正式开工以来,迅速组建了一支由67名职工组成的项目管理团队。这只平均年龄不足35岁的队伍,以超乎寻常的韧性与协作精神,投入到项目建设中。 “地下工程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项目党支部书记、常务副经理侯望深有感触。 在主副厂房洞开挖支护施工中,面对开挖工程量大、技术难度大、多种支护类型、复杂作业工序,且因骨料碱活性问题导致工期滞后46天的困难,侯望带领团队实行24小时轮班作业,对岩锚梁保护层开挖进行精细化管控,最终安全高效完成第Ⅰ、Ⅱ层开挖支护,顺利达成重要节点目标,获业主、监理单位表扬信。 项目部始终将“雷霆行动”贯穿施工全过程,以“雷霆之势”提升本质安全,建立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质量管理委员会,健全管理体系,编制《岩壁吊车梁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指引》等13份质量管理文件,严格执行“三检制”,确保工序质量受控。 截至目前,工程累计完成单元工程评定210个,合格率100%,优良率达98.1%。成功攻克复杂施工难题,创造安全零事故、质量全达标的双优业绩,荣获电建集团“安全生产先进项目部”、业主劳动竞赛“示范单位”等荣誉,得到各方赞誉。 厂房岩锚梁混凝土浇筑效果 韧战:攻坚克难的“创新引擎” 电白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工程的施工技术难度堪称行业前列。引水系统全长3204米,尾水系统长1255.2米,其中长达443米的超深斜井施工是核心挑战之一。 “斜井超深、倾角大、地质条件复杂,如同在复杂的地质体中进行精准的‘微创手术’。”项目总工程师宋安瑞如此形容。 面对挑战,项目部坚持“方案先行,动态管理”原则,针对高风险作业,项目部制定详尽专项方案,并成立了以党员为骨干的技术攻关小组,确保万无一失。在地下厂房岩锚梁混凝土浇筑期间,项目团队创新模板体系,党员先锋带头坚守一线,经过25个昼夜连续奋战,克服洞内高温高湿,通过“一仓一设计”的精细化管理,成功实现清水混凝土的“镜面效果”,成果获得业主和监理单位认可。 不仅如此,项目党员攻坚小组还进行系列卓有成效的技术优化创新:将尾水隧洞衬砌施工优化为采用全断面针梁台车一次成型;将排风竖井工艺变更为一次性反拉成型;将引水斜井圆形断面优化为马蹄形,增强围岩稳定性;将厂房边墙支护优化为喷纤维混凝土等,以技术创新和严谨管理,为破解超深复杂结构施工难题提供了强大支撑。 项目团队通过科技引领,不但有效解决实际施工难题,提升施工效能,并取得丰硕科技管理成果,目前已完成3项科技项目立项(其中公司重点2项,分局级1项),推广应用科技成果1项;同步开展QC活动《提高岩锚梁开挖半孔率》,并申报发明专利2项、工法1项。 厂房岩锚梁混凝土浇筑养护 韧行:深度融合的“红色动力源” “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工点上。”这是项目部党支部工作的生动实践。 项目党支部于2024年5月成立,现有党员14名,是一支扎根一线、充满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先锋队伍。 党支部坚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将党建工作要求纳入月度绩效考核。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系统摸排盈利点、风险点,共同探讨节省举措,形成9项硬措施,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优势和成本控制优势。 党支部持续深化“党建+”模式,注重在急难险重中锻造堡垒,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初心。在2024年9月台风“摩羯”抢险期间,党员突击队连续奋战20天,累计出动107人次、发电车45台次,保障民生用电,获得茂名市电白区人防部、南网储能公司发来感谢信。 2025年6月,暴雨导致道路塌方,党员带队抢通生命线,赢得地方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誉。党支部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联合属地社区为石顶村小学铺设混凝土路面,组织志愿者开展环境整治,有效将组织活力转化为攻坚克难的战斗力和服务群众的实践效能。 电白抽水蓄能电站通风洞 从幽深隧洞到光洁墙体,从错综洞室到轮廓挺拔。随着工程稳步推进,这条以“韧”性铸就的地下能源通道,不仅会成为未来清洁电力奔涌的动脉,更将铭刻着水电人的坚韧和匠心。当这座深藏山腹的“绿色能量之心”开始跳动,必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让“韧性力量”在山风中激荡。(责任编辑 黄琪)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