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技术引领 创新提质
——水电十四局榆林引水项目建设侧记
来源:水电十四局 作者:麻庆瑶、黎林峰、刘睿涵 时间:2024-09-19 字体:[ ]

群山环绕,水急浪高。在斗转星移之间,一座百年引水工程缓缓呈现。它凝聚着无数的心血,融合着技术与创造的智慧,标记着水利工程建设的注脚。

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是榆林市27项阶段性重大事项1号工程和陕西省“十三五”期间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2019年重点建设项目。工程一经开始,水电十四局项目部便统筹协调规划任务清单。面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高空远距离输水渡槽施工及机电安装等诸多技术难题挑战,项目部迅速成立科研小组,结合实地勘测,以技术创新开拓智慧工地新赛道。

预启新章 创新引领

本工程从黄河取水枢纽大禹沟一级泵站提水,提水后向西约1.60千米,经渡槽,而后进入百雨沟二级泵站,二级泵站提水后再往西经过约21.66千米的明流输水,在黄石沟沉沙调蓄水库坝址上游约1.1千米的崖磘沟入库。库前段线路总长23.62千米。因一二级泵站布置受地形限制厂区狭窄,且一、二级泵站厂房、前池、进水闸等均为大体积混凝土,一级泵站厂房最大深度达50米,土建与机电交叉作业,施工干扰因素多,施工组织难度大。混凝土浇筑怎么能够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满足施工需求,优化工期,达到履约样板的要求,这就成了大家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

项目部通过深入一线充分勘测,综合实地因素,精心规划布置材料水平及垂直运输通道,合理划分混凝土浇筑块及施工顺序,系统的进行模板规划,高边墙采用悬臂模板,其他部位采用组合钢模及塑钢模,水利工程大方量混凝土塑钢模板浇筑施工工法:以“塑钢模板拼装,管件加固,自下而上”组织施工,塑钢模板采用塔式起重机配合人工进行整体拼装,管件、拉杆加固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进行大体积、薄壁混凝土浇筑。通过塑钢模板应用于大体积及类似工程中的轻型、环保新材料模板,不但提高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还可进行回收二次利用。生产经营与科技创新的日渐融合,为项目攻克难关注入新鲜活力。

中流击水 破而后立

渡槽全长230米,较地面约高75米,两山之间跨度较大,在保证渡槽质量和安全施工的前提下,进行工期优化,完成高空远距离引水“桥梁”的建设,无疑是一道难题。

但,不破不立。榆林引水项目部通过组建科研小组进行科技创新,针对高空远距离输水渡槽施工进行深入研究,最终研究出一种超高大跨度变截面悬链线无绞双肋拱现浇渡槽施工工法。槽身段布置为“梁式+三连拱式+梁式”,梁式渡槽跨度包括8.5米、10米两种,拱式渡槽3跨,单跨跨度60.5米,采用变截面悬链线无铰双肋拱,两片肋拱间采用横系梁连接;渡槽肋拱采用“钢管柱贝雷桁架盘扣满堂架”搭设,单跨拱肋采用预留间隔槽分段对称浇筑,浇筑顺序由拱脚向拱顶对称浇筑,最后通过间隔槽进行封拱,为了防止单跨拱肋施工对中槽墩产生偏心受压及水平推力,三连拱、拱上排架及槽身均采用平衡施工的方法进行。这种工艺方法能够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优化施工进度,同时确保渡槽施工的稳定性、安全性,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

长驱直入 品质安装

当一、二级泵站厂房混凝土浇筑封顶,工程进入机电及金结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试运行阶段。

机电工作是取水的关键动能。大禹沟一级泵站、百雨沟二级泵站均设计流量27.0立方米每秒,采用“正进正出”型式,布置6台泵,5用1备,设计扬程116.00米,装机总功率51000千瓦,水泵均采用立式、单级、单吸、蜗壳式离心泵,水泵通过主轴与电动机主轴法兰连接,每台泵组独立配备进水蝶阀、出水工作阀,共安装12台离心泵组、24台进出水阀,总装机容量10.2万千瓦。

因工程规模较大,施工项目多。大型泵组安装调试过程中通过与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及时沟通,规划作业安排,优化泵组施工工序,在安装间将主轴密封、顶盖及水导轴承等部件进行整体预装配,可减少基坑内作业工序,降低与其他工序的交叉作业干扰。为检查测量埋件安装尺寸、偏差等数据,技术人员、质检人员、测量人员对埋件安装尺寸进行全面复核,通过采用《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球阀施工工法》确保球阀本体及其附属设备的安装质量控制,并进行球阀联控闭锁试验,保证安装无误。机电安装是指尖艺术,每一个器件为达到相应的高精度、高标准要求,工程师们必须用超高的专注力、持久的耐力以及稳健的手艺将每一项任务做到细致乃至极致,而这仅仅是这座百年工程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要求。

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这小小螺栓何以作用于机壳之间,实践给了我们答案。一根根钢筋的穿插,一方方混凝土浇筑,一颗颗器件安装,一幕幕挥汗如雨,榆林引水项目部全体人员始终秉持着自强不息、创新进取、严谨实干、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切实优化管理分工,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全速推进工程建设,树立企业品牌良好丰碑。

榆林东线引黄1号渡槽


【打印】【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