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向阳奔跑点亮“生态绿”
——江西水电赋能新质生产力推动光伏项目高效履约
来源:江西水电 作者:叶联华 摄影:张辉 时间:2024-09-18 字体:[ ]

湖北崇阳天城镇菖蒲村周边山峦上,江西水电赋能新质生产力,创新利用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在华能湖北咸宁天城香山光伏项目一期100兆瓦工程现场,战严寒、斗酷暑推进“种太阳”步伐,让一座座长满荒草灌木的荒山变成“金山”。山上蓝色熠熠生辉的光伏组件点亮“生态绿”,源源不断地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助力当地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书写了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党建融合生产 实现首季“开门红”

2024年3月9日凌晨,天城香山光伏项目一期工程倒送电成功,项目部全体施工人员一鼓作气连续作战,于同日下午13时18分,实现首批11个发电单元23.46兆瓦并网发电。

“项目由41995根管桩、235172块组件、4079吨支架构成8399阵列,组成32个发电单元……”项目负责人黄爱民介绍,项目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的总体设计方案,32个发电单元以4回集电线路接入到新建220千伏升压站,最终以新建一回220千伏出线接入500千伏鹿门变并入电网。

工程自开工以来,项目部与业主、监理等参建单位成立联合党支部,多形式组织集中学习、协调生产工作,推动党建融合生产,设立党员先锋岗、示范岗,明确党员责任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先后克服土地协调难度大、物资供应滞后、山地施工环境复杂、寒冷高温天气等困难,扎实推进手续办理、土建施工、发电设施安装、调试等工作,确保项目各工序按期完成。

集电线路塔基施工共有59基基础236个人工挖孔桩,现场大部分为半风化、中风化岩层,无法采用传统的人工挖孔桩展开作业。实地勘察后项目部配置柴油发电机、水钻等,采取半机械化推进施工。该施工方法灵活、便捷、在山地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避免了采取爆破作业带来不可控的安全问题。

项目部提前对山高路陡、重型货物运输困难等风险进行研讨,派出专人进行现场勘测,并与设计人员进行多次沟通,确定采用“迂回降缓”的方案修筑施工道路,提前完成32台箱变(单台重量11吨)安全运输到位,得到了业主和监理的高度认可。

2024年春节后,项目部第一时间组织复工,全体施工人员连轴推进逆变器、箱变、集电线路调试和发电场区、升压站等消缺工作,确保了首批23.46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目标,实现项目首季“开门红”。

逐“光”而行 荒山变“金山”

“工程地处山地,坡度陡峭还遍布风化岩层地貌,施工难度极大……”项目总工汪新书介绍,工程所在区域近75%地势崎岖,陡坡从30度到60度不等,面临地形零散、人员组织、复杂地貌等难题,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为优化施工很多图纸前前后后进行了三四次颠覆性的修改,确保了项目施工顺利推进。

光伏场区清表时,由于山地较陡,山体上到处荒草、短小灌木,当地又是雨季、高温天气,造成施工难度极大。为确保施工进度,项目部采用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作业方法,安全、有序推进项目2900亩山地清表作业。

砼浇筑时因项目现场地形崎岖、落差大,大部分山体较高砼无法到达作业点上。项目部优化施工方式,采用自卸车和小货卡将工程建设原材料运到山坡下,再由骡队、索道等方式接力运输到桩基边上,再以人工搅拌方式完成基础浇筑。

“施工高峰期,有21个发电方阵同时施工,项目部组织打桩机、空压机、随车吊等施工机械近46台。山坡上机器轰鸣、480多名工人在忙碌,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项目质检员邓玉全告诉笔者,项目现场工序先是桩基钻孔、浇筑,待桩基强度达标后,开始进行光伏支架、组件安装,同步实施接地和地埋电缆作业,各个工序之间相互衔接,一环扣一环。

眼下,菖蒲村周边山上23.5万余块光伏组件闪闪发亮,正为千家万户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清洁能源。这些,正是江水人逐“光”而行,知难不畏难,以严细实的态度完美履约,让荒山变成“金山”,成了一道道靓丽风景线,助力当地美丽乡村建设。

新质生产力 为项目建设添“翅膀”

“17号发电单元地面人员请注意,光伏组件即将运达,请集中精力接收……”对讲机话音刚落,无人机运载光伏组件准确落在施工区域,支架上2名作业人员起身、稳定组件就位、解扣,一套动作仅用了十余秒钟。

光伏支架、组件安装时,山上地形复杂陡峭材料运输是制约后期进度的最大不利因素,过度修筑施工便道又将会造成植被破坏及水土流失。项目部从环境、水资源保护等方面考虑,确定创新运用无人机运输,全力打通光伏项目物资运输的“最后一步”。

“近距离的无人机运输不受地形、地势影响,有效解决了山地光伏施工中存在的坡度陡路况差、材料运输难安全风险高等问题。相同条件下1台无人机单日完成工作量,人工运输需要12个人工日才能完成……”

现场施工员管江平介绍说,项目部共组织专业团队创新运用18台无人机进行支架、组件等材料运输。每架无人机每天可搬运120至180片组件,解决了项目点多面广、施工推进困难的问题,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施工对地表的破坏。

无人机与山地光伏建设的完美联动,是项目部创新运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为项目建设添“翅膀”,显著提高了项目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还有效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施工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为山地光伏项目建设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同时,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推动项目履约向精益化、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变。

帮扶村民增收 助力乡村振兴

“光伏项目落户我们村,首先整合了资源,集体经济有了可观的收入。施工单位从进场开始就带动村里的发展,解决不少村民的就业问题……”项目所在地香山村委会书记陈冬林介绍,村里仅参与光伏发电场区清表施工的就有30余人,后续项目材料装卸、运输以及光伏支架、组件安装等工序带动更多村民就业。

施工筹备期间,项目部主动与当地乡政府、村委会沟通,决定推行属地化用工模式,帮助邻近村庄解决劳动力就业和村民增收问题。但随着村民陆续进场施工,暴露“零经验上岗”难以适应项目施工的高标准要求。对此,项目部组织专业人员对新进场村民进行技术、安全等培训,让村民增加了收入还学到一门手艺。

在得知当地村民家中父母出现意外的情况下,联合党支部自发组织党员及项目施工人员进行捐款活动,项目部还优先安排该村民家人就业,并给予其他方面的帮扶。

对村民的帮扶不仅体现在提供就业机会,项目部还结合施工及村民出行等方面,硬化了一条4米宽100余米的上山道路,雨季山洪后义务帮助村里排涝、清淤,修复小桥、道路……一项项提升村民幸福指数的举措,有效助力当地乡村振兴,赢得当地村民的赞许和政府的肯定。

2024年8月31日,工程全容量并网成功后,项目部仍以高质量履约严抓扫尾工作。正如业主方表扬信所说:江西水电克服施工干扰多、高温、酷暑、降雨等诸多困难,加快工程品质建设,用实际行动诠释江水人的初心使命和央企的责任担当。

【打印】【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