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家风漫谈
——游览眉山三苏祠有感
来源:电建水电开发公司 作者:杨傲航 时间:2024-09-14 字体:[ ]

家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道正,国道兴”,自古华夏文明便有传家之道,以孝,恭,善,勤,俭为代表中华民族传统家风精神如滔滔江河,滋养着千秋万代,承载着民族与国家的文化根基。

《礼记》中记载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四个愿景,几千年以来,一直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一脉相承的精神驱动和追求。“三苏”正是将这种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为形之典范,创造了“一门三苏”的奇迹。作为“三苏”家风的一部分,其家庭教育方式也是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

以德树人

苏家对子女从不娇生惯养。从小,母亲程夫人有意识地磨炼子女,让他们吃“三白饭”。“三白”,即“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饭,乃三白也。”程夫人教育苏家兄弟读《后汉书•范滂传》,要他们以“能死直道”的范滂为榜样。父亲苏洵时常和子女一起探讨古今治乱得失,并很早就对孩子们进行了严格的声律和策论教育。

在父母的严格教育下,苏轼、苏辙从小饱览经典,树立了高尚的政治抱负和家国情怀,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苏轼曾因上书反对变法中过于激进的部分,被迫外放,后又因著文鞭挞时弊三次被贬,经历九死一生的“乌台诗案”。他的一生,虽颠沛流离,却一直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为官一处,造福一方。初仕凤翔,他改革衙前之役,让利于民;在徐州,他披上蓑衣,日夜坚守抗洪抢险的艰苦前线;调任杭州通判,苏轼兴修水利、疏浚两河、治理西湖,使得“西湖甘水,殆遍一城,军民相庆”。因此,杭州百姓将新筑的长堤称为“苏堤”,苏堤春晓至今仍是“西湖十景”之一。

正如苏轼诗云“天容海色本澄清”,天地“清朗澄明”,他对于人生的挫折、苦难、荣耀最终都能释怀。自己心境也是如此,所以才有“斜风细雨”到“媚晴滩”的欢欣明朗;才有《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和“竹杖芒鞋轻胜马”的坦荡;有了《赤壁赋》中“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个人悲喜外的超脱,这些都离不开父母言传身教下塑造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爱感人

苏洵在修编的《苏氏族谱》中告诫子孙:“事父母极于孝,与兄弟笃于爱,与朋友笃于信。”苏氏家风教子虽严,但注重以理服人,以爱感人。苏氏兄弟的回忆中,并没有古代常见的棍棒教育。相反,苏洵从不吝惜对儿子的夸赞,时常和他们开玩笑。父子三人,推心置腹,时常以平等的姿态辩论古今兴衰之由。

在这样的家风影响下,苏轼、苏辙侍奉父母至孝。兄弟之间,亦是彼此关爱。外放密州,苏轼思念弟弟,彻夜难眠,面对一轮江月,发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慨叹;苏辙亦在诗文中多次表达对家人之挚爱。苏轼屡次因进言获罪,苏辙多次上疏请求用自己抵罪。苏轼临终前,反复挂念着弟弟。苏辙也遵从遗嘱,择地为其安葬,悼文纪念并书写墓志铭。

苏家夫妻之间,感情深厚,相互体谅。苏洵和程夫人,苏辙和史氏皆彼此相伴一生。苏轼发妻王氏,熟读诗书,和苏轼凤鸾和鸣,感情深厚,却不幸早逝。熙宁八年(1075),苏轼梦见亡妻对镜梳妆,醒来泪如雨下,遂在《江城子》中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时隔千年,苏轼夫妻的真挚的感情,依然能令后世读者为之拭泪。

在爱的滋养下,苏家的孩子们有着充足的安全感,内心不会感到匮乏,成长为有温度的人。苏轼乐天派的性格,也源于家人之爱滋养出的追求人生的勇气和底气。

以美育人

美育,指的是心灵教育和情操教育。三苏家家庭教育并不拘囿于应对科举和读史立论,而是注重孩子的全方位发展。

读诗如读人,一直以来,诗词之美,不仅体现在文学艺术创作的美学追求上,也体现在文艺创作者的人格修养、人生境界上。苏轼在《浣溪沙》写道:“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词之美,多如此诗,有他独一无二的、看透繁华之后回归朴素自然的至“清”之美。而以“清”为美,正是从“自然美”派生而来。贯穿这种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容恬淡的境界,正是基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物我为一的思想。

这样的思想离不开他父母身体力行的教育。苏轼在《记先夫人不残鸟雀》一文中回忆,少年时,程夫人常教育他们兄弟俩要怀怜悯之心,不得捕取鸟雀,书房前“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人鸟如此和谐共处,苏家的院落,才会有这般怡人的景致。

苏氏家庭教育,还鼓励孩子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健康的爱好,能够为人生添彩。在苏氏兄弟的回忆中,父母虽在学业上严格要求,却给了他们身体上的放松和心灵的自由,从未限制他们的兴趣爱好,深深地影响了苏轼和苏辙的人生轨迹。苏轼闲暇时,爱好烹饪,开发了“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等菜肴,除了诗词歌赋外,更给世人一本充满生活闲趣的《东坡志林》。苏辙则喜欢游历山水,品茗论禅。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他们发自心底对生活的热情。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五千年以来,先贤们的家风蕴藏无限智慧。传承“三苏”家风,正是文化自信之实践,其家庭教育特点鲜明,有严格要求、科学培养、重视家国情怀、给予个人兴趣发展空间、以美育人、以理服人、以爱育人等等理念,对于当今的家庭教育而言,依然值得后人取精用宏。


【打印】【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