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人身边事】所“向”披靡 |
|
|
|
心之所向,出发即征途,不停息。 黝黑的皮肤、坚定有神的目光,一路走来,岁月的刻刀在他面庞雕刻了属于成长的痕迹。从普普通通的“小白”,到独当一面的作业队长,在施工一线,他已经坚持了九年。 从成都地铁4号线项目辗转到洛阳交通1号线项目,从南京宁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再到郑州轨道8号线项目,参与多个地铁项目施工,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轨道交通施工经验。严谨的工作态度、踏实稳重的性格和扎实的技术经验,被同事们亲切地喊着“向队长”。 苦练本领 2014年,从大学毕业还是青葱少年的向华,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怀揣着满腔的热血和对未来的憧憬加入了水电七局,从此开启了他的工程人生涯。 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土建3标凤凰大街站,是向华开启地铁工程建设施工的第一站,他期待着在这里能留下自己绚丽的足迹。然而对于学习机械专业的他来说,地铁施工完全是一个“知识盲区”,既没有理论基础,也没有实践经验,工作中经常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年轻人要沉住气,多向前辈学习,遇到棘手的问题,不要慌神,要先找解决办法”,工作时耳旁总是会回荡着父亲对他的叮嘱。向华遇到困难沉着冷静、敢闯敢拼。 为了尽快提高业务素质,向华迅速转变角色,做小事、干基础。白天跑现场、看图纸,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学习。晚上利用休息时间查阅资料,学习系统理论知识,给自己“加压充电”。 2015年凭借着自身优势,他被调配到了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土建6标盾构2队,从车站到盾构,向华始终保持着求知的渴望,潜心学习,苦练本领,在两年的盾构施工中,突出的工作表现很快让他成为盾构队的“班长”。 正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他用自己的勤奋好学和面对困难永不退缩的一股子“倔劲”,很快由一名新毕业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全面的技术管理人才,为自己的工程事业奠定了扎实基础。 敢为人先 “河南洛阳新开的地铁工程项目还需要一个地铁施工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人过去支援……” “我愿意去!听从公司的安排。”。2018年的某天在成都已经工作多年的向华毫不犹豫向领导坚定地表明态度。 踏出“舒适圈”,奔向远方。做出决定的第二天他离开了成都,前往省外新的“战场”,而后天就是他儿子满一岁的生日。 面对新挑战,向华迅速进入状态。洛阳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面临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环保要求高等复杂状况,他迎难而上,围绕总体任务目标,细化分解任务,制定时间表和具体措施,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2020年进入郑州轨道8号线项目,五龙口西站周边建构筑物众多、交通流量大,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等因素影响着项目的履约。 “条件越苛刻,环境越复杂,越能锻炼人。”向华勇挑重担,担任五龙口西站作业队队长,对内狠抓管理、锐意进取,对外积极对接业主、监理、勘察、设计等单位,为项目顺利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圆满完成了DN1200带压污水管改迁、绿化迁移、交通疏解等施工任务,获得了总包部、业主的一致好评。 履责于行 被雨水浇得通透的身躯,光着的脚丫,满身的泥泞,脸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顺着他的面颊向下流。这是2021年郑州“7.20”时期向华每天的工作状态。 2021年,郑州遭受特大暴雨,五龙口西站外变电站被淹,导致现场高压断电,应急发电机随即迅速启动,但排水系统已不满足场内排水需求,场内积水已有倒灌基坑的趋势。面对险情,向华沉着应对,带领抢险队连日奋战,使得场内积水排解,基坑风险得以化解。 受持续强降雨,郑州地铁2号线和5号线隧道多处积水严重,急需进行抢险抽排。为响应地方政府号召,项目部立即抽调力量,向华来不及休息主动请缨,带领项目部抢险队员火速投入到2号线东风路站和5号线月季公园站的排水救援的战斗中,连续奋战多个日夜,为后续地铁恢复运营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时间。 忘记“小我”,奔向“大家”。这是向华抢险过程中的真实写照。 恍然九载,不经意的春夏秋冬留下了曾经拼搏的点点滴滴和无数耀眼的荣光。烈日炎炎下,他脸上滑落的汗水是融入地铁建设的灵魂;狂风骤雨时,他身体承受的风雨是渗入城市建设的精髓。这一路走来,他坚定向前的脚步不曾有半刻的停歇,在广阔的七局轨道平台上,积极进取,把握机会,逐步成长、成熟。(责任编辑 杨金)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