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纳凉好去处 |
|
|
|
独自撑伞走在炽热又炽热的街上,我希望遇见一个“艾莎公主”般的姑娘,把我这晒得发烫的肌肤,裹上一层惬意的冰霜…… 重庆的夏天,铁面无情,对谁都豪不客气。太阳一露脸,就如同火神亲临,把整座城市架在火上烤——柏油马路软得像刚出锅的年糕,与空气中辣椒、花椒和汗水的气味混合,形成了一股“欲罢不能”的重庆专属“香水”。在这样的天气里,连朝天门的铜像都恨不得找个阴凉地儿喘口气。 可重庆人怕热吗?答案是:怕,也不怕。怕的是温度计上飙红的数字,不怕的是骨子里那股“天热?照样活!”的肝胆义气。加之重庆政府联合重庆轨道集团“大手一挥”,在地铁站里划出“纳凉区”时,整座城市默契地笑了:这很重庆! 防空洞2.0,地铁站里的市井江湖 老重庆人深谙夏日避暑之道:夏天的正确打开方式,从来不是在家和空调较劲,而是——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早年间,防空洞是天然的“避暑山庄”,竹椅一摆,龙门阵一开,再热的天气也能嚼出滋味。如今,地铁站接过接力棒,升级成了“防空洞2.0”版。 升级的“防空洞”不仅提升了容纳量,更是遍布各处,供重庆人自由选择。 本以为门前的地铁站已将纳凉站建立得有声有色。可换乘时一不小心闯进较场口的纳凉区,活脱脱就像步入了一幅活色生香的市井画卷—— 摇着蒲扇的大爷们围坐一圈,争论着“今年比去年更热"的经典话题,就像近年总会出现“史上最圆最大的月亮”的新闻标题……另外嬢嬢自带小马扎,一边择菜一边聊家长里短;年轻妈妈抱着娃,轻轻哼着摇篮曲;角落里,几个学生趴在地上写作业,旁边还放着半碗没吃完的凉虾。最绝的是,居然还有嬢嬢在地铁站里跳起了广场舞——音乐一响,几个老姐妹自动列队,在空调冷风的加持下,舞步比平时更轻盈了。站务小哥想拦又不好意思,最后干脆在自己的岗位哼唱起来,真是好一招“打不过就加入”的计谋,这番景象倒是外地游客被重庆人民的松弛和自由给惊呆了。 松弛感,重庆人的高温生存哲学 重庆人的性格,就像火锅里的毛肚——明明烫得跳脚,但嚼起来脆生生的带劲儿。我们能在40℃的天气里,面不改色地涮着滚烫的牛油火锅,也能在突如其来的暴雨中,淡定地收起晾晒的辣椒,顺便吼一嗓子:“下雨咯,收铺盖”。不管脸上流的汗,还是淌的雨,徐徐图之,淡定应对。 这种“天塌下来当被子盖"的松弛感,在纳凉区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没人抱怨座位不够,自带小板凳的嬢嬢会招呼陌生人:“来嘛,挤一挤,坐得下!”凳子、凉席、保温瓶、被子,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重庆人民带不出来的家伙什儿。要是卖冰粉的小贩溜进来,大家心照不宣地买一碗,工作人员看见了也只是笑笑:“”莫挡道就行。" 一位光着膀子的大爷一边啃西瓜一边说:"以前防空洞纳凉,现在地铁站纳凉,时代变了,但重庆人还是那个重庆人——热不怕,怕的是没得地方摆龙门阵!" 城市的温度,在于人情 重庆的夏天不会因为几块纳凉区就变得温柔,但这座城市却因为这点小小的改变,多了几分可爱。在这里,公共政策不是冷冰冰的条文,即使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关掉扶梯,减少安检口,也要坚持“天热了,大家来这儿歇歇脚"的人文关怀;市民的回应也不是理所当然的索取,而是“理解,规矩嘛,我们都懂”的默契。 或许,一座城市真正的文明程度,不在于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当太阳毒辣到连影子都想躲起来的时候,它是否还记得,给那些无处可去的人,留一片阴凉。 当日益炎热的高温不断给予重庆考验时,重庆人的回答是:“怕啥子,地铁头去,凉快”。(责任编辑 吴镜垚)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