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大家谈】安全月感想 |
|
|
|
作为公司的一名司机,我的日常工作就是接送同事上下班,方向盘握在手里,承载的不仅是同事,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安全责任。今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内容丰富,从隐患排查到应急演练,从警示教育到知识竞赛,每一项活动都让我对“安全”二字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理解。 过去总觉得安全是安管人员的事,自己开好车就行。但这次“当一天安全员”的活动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那天我跟着安全员检查车辆隐患,从轮胎磨损到刹车灵敏度,从安全带卡扣到灭火器压力,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当发现一辆车的应急灯接触不良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可能就是酿成事故的导火索。原来安全从来不是某个人的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安全咨询日活动也让我受益匪浅。现场摆放的事故案例展板、互动问答的安全知识手册,还有专业人员对各类安全问题的细致解答,让我跳出了“只关注驾驶安全”的局限。有同事问起“车辆突然起火该怎么处理”,我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学到的知识参与讨论,才发现原来不同场景的应急处理有这么多讲究——这让我明白,安全知识的交流分享,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隐患排查”和“安全找茬”活动让我学会了用“放大镜”看问题。以前开车只关注路况,现在会下意识检查车辆的每一个部件;以前停车随便一放,现在会特意观察周围是否有安全隐患。 观看安全警示教育片时,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至今难忘:车辆盲区导致的碾压事故、起重吊装时绳索断裂的坠落瞬间、机械运转中操作不当造成的伤害、触电后身体僵直的绝望、火灾现场吞噬一切的浓烟……每一个案例都在提醒我:事故从不是偶然,而是疏忽积累的必然。尤其是车辆伤害案例,很多都源于“凭经验开车”“图省事操作”,这让我更加警惕——自己每天接送同事,哪怕一次抢道、一秒走神,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而“防洪度汛应急演练”让我对“协同作战”的重要性有了切身体会。演练模拟暴雨导致生产车间横移坑进水的险情,公司启动应急预案后,各应急小组迅速行动:疏散组引导车间人员按预定路线撤离与警戒;医疗救助组背着急救箱守在安全区域,一旦接到“有人摔倒受伤”的消息,立刻带着担架赶去处理伤口、固定患处;抢险组则合力搬运沙袋封堵进水口,配合操作抽水泵加速排水,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又相互补位。后勤保障组的我作为司机,在接到“转运伤员”的指令后,立刻将应急车辆开到指定接应点,按照医疗组的指引平稳快速地把“伤员”送往指定地点。整个过程中,小组间的呼喊声、器械的运作声交织在一起,却丝毫不乱——这让我明白,险情面前,单靠个人力量远远不够,只有每个小组、每个人都把分内事做到位,才能形成守护安全的合力。现在我不仅记熟了公司周边的急救路线,还特意和医疗组同事请教了伤员转运的注意事项,就怕真遇到情况时掉链子。 安全知识竞赛看似是答题,实则是对安全知识的系统梳理。从交通法规到车辆保养常识,从应急处置流程到消防安全知识,每一道题都在提醒我:安全驾驶不是凭经验,而是靠规范。现在出车前,我会不自觉地在脑海里“过一遍”操作流程;遇到突发情况时,也能更冷静地按照学到的知识应对。这些知识就像一把保护伞,让我在驾驶时更有底气。 “安全生产月”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它带给我的影响会一直延续。作为司机,我会把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理念融入日常工作,每次出车前多一份检查,行驶中多一份谨慎,收车后多一份总结,用实际行动守护每一次出行的安全。因为我知道,方向盘上系着的,是所有人的平安与幸福。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