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60年】世界高坝上的坚守与担当——记双江口大坝一工区主任张孝君 |
|
|
|
在川西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大渡河水如一条桀骜不驯的巨龙,奔腾咆哮,切割出深邃的峡谷。就在这雄奇险峻的自然画卷中,一座承载着国家能源战略与区域发展希望的世界级水利工程——双江口水电站,正拔地而起,其核心的大坝工程,更是这场宏伟建设的重中之重。 2024年,对于双江口水电站的大坝填筑而言,注定是浓墨重彩且惊心动魄的一年,填筑任务艰巨如山,目标直指下闸蓄水的关键节点。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极限挑战、与重重困难较量的国之重器建设攻坚战中,项目部一工区主任张孝君以钢铁般的坚韧不拔和近乎苛刻的专业严谨,与一线“战友”们一道日夜鏖战,持续为大坝填筑推进保驾护航。 攻坚克难,锚定目标勇攀高峰 当清晨第一缕金色的阳光尚未完全驱散高原峡谷的凛冽寒意,一群脸上镌刻着高原日光与风霜印记的建设者们,便已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大坝坝面。张孝君往那儿一站,浑身便散发出一种被工地尘土与日月精华共同打磨出的独特粗粝感,整个人仿佛一块被自然鬼斧神工雕琢过的黄杨木,每一寸皮肤都诉说着在工地上顶风冒日、扛着岁月奔波的艰辛与执着。 忆及项目初期,张孝君坦言,当那份排得满满当当年度工作计划摆在面前时,即便是身经百战的他,也曾有过片刻的犹豫与退缩。“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笑着回忆道,眼中却闪过一丝当时的凝重,“以前从未进行过如此高强度、大规模的填筑施工组织,更无相关的成熟经验可以借鉴。而且,在这样的强度下,还要确保质量和安全管控万无一失,其难度之大,简直不敢想象。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真是顶着头皮硬上,根本不敢奢望真的能完成这样一项高难度的施工任务,并且还做到了安全质量管理‘零事故’。”这番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工程之初的巨大压力与不确定性,也反衬出今日成就的来之不易。 在与张孝君谈话间,施工现场早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载重40吨的巨型自卸卡车如钢铁洪流般排着长龙,有序地碾过临时便道,车斗轰然掀开,深褐色的填筑料倾泻而下,砸在垫层上,腾起滚滚烟尘,瞬间弥漫了整个作业面。二十米开外,数台庞然大物般的碾压机正有条不紊地缓缓前进,对卸下的填筑料进行逐层压实作业,发出沉闷而有力的轰鸣。张孝君的身影在这片钢铁与土石的交响中穿梭,他目光如炬,敏锐地审视着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猎手,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的蛛丝马迹。 大坝填筑现场 严苛把控,筑牢百年质量根基 大坝填筑,堪称“空中填海”,施工强度之大、工期之紧、任务之重,前所未有,每一个环节都如精密仪器中的齿轮,不容有丝毫差池。为了确保这座“国之重器”的坝体质量坚如磐石,张孝君带领团队对料源质量的把控达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他常常弓着身子,像一位寻宝者般,仔细检查每一批准备摊铺碾压的填筑料源,用手捻搓,用眼观察,用心判断。 有一次,他在例行检查中,敏锐地发现一批即将上坝的堆石料中混杂着部分不合格料。他立刻蹲下身子,指尖细细搓捻着砂粒,随即眉头紧锁。通过对讲机,他用不容置疑的语气严肃地说道:“立即通知作业人员,这批料必须全部彻底剔除干净,重新筛选合格后才能摊铺碾压!我们必须对工程质量负责,对历史负责!”面对作业人员的解释或侥幸心理,他的态度坚决如铁。在张孝君看来,在工程质量管控要求面前,任何瑕疵都不被允许,任何借口都无济于事。正是在他这种“零容忍”的坚持下,每一批上坝的填筑料都符合甚至超越了质量标准,为大坝的填筑质量筑牢了坚不可摧的第一道防线。 “我们要按时完成目标节点,加快工程施工进度,但同时必须保证施工质量,容不得丝毫马虎!”这句话,几乎成了张孝君挂在嘴边的“座右铭”,也是他对团队成员反复强调的核心准则。为了实现大坝填筑量、高度“双过半”的艰巨目标,项目部上下同心,铆足干劲,全力以赴。张孝君更是身先士卒,带领团队成员精准组织资源,精心协调各方力量。他深知,大坝填筑作为整个工程建设的关键线路,其每一个关键点位的推进速度与质量,都直接关系到整个水电站能否按期发电的成败。 为了保持这种高强度、高效率的施工态势,他带领施工团队始终坚守在施工一线,吃住在工地,问题解决在现场。在技术创新与优化方面,张孝君更是不遗余力。他积极组织技术骨干开展专题研讨,针对施工中遇到的瓶颈问题,集思广益,攻坚克难。通过调整堆石区填筑范围、优化大坝堆石料及过渡料下包线、过渡料爆破试验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仅大幅降低了弃料比例,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影响,更显著提高了石料的质量和利用率,保障了大坝堆石料、过渡料的供应强度及质量。 张孝君在现场指挥施工 精准施策,智破建设重重难关 大型工程建设,尤其是在如此复杂地质条件和恶劣环境下的世界级水电站大坝填筑,过程中遇到各种难题是常态。工程体量大,涉及专业面广,交叉作业不可避免,料源供应偶尔滞后,机械设备突发故障……诸如此类的挑战层出不穷。但张孝君从不畏惧,更不退缩。他常说:“问题不过夜、进度不欠账,这是我们一工区的铁律!”每当难题出现,他总是第一时间召集一线班组长和骨干人员,深入现场,共同分析症结,商讨解决方案,确保问题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 为了保证大坝填筑施工的高效有序进行,张孝君和项目施工团队对机械设备调度与人力资源配置进行了持续的优化与创新。他要求团队成员必须深入了解每一台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脾气秉性”,以及每一位施工人员的技能特长、经验水平。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施工任务、不同的坝体部位以及现场实际情况的变化,动态、合理地安排机械设备和人员的配置组合。在他的科学调度与精细化管理下,整个大坝填筑作业面呈现出一派忙而不乱、井然有序的景象。各工序衔接紧密,人机协同高效作战,在有限的坝面空间里,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施工效率。 2024年,作为大坝填筑施工的高峰年,项目部实行了白班和夜班两班倒的工作制度,确保24小时不间断施工作业。作为大坝填筑施工的主要负责人,张孝君的工作时间常常远超正常的排班。白天,他是施工现场最忙碌的身影,协调解决各种突发问题,检查督导施工质量与安全;夜晚,当新的一班人员上岗,施工现场的灯火如同不夜城般璀璨时,他依然坚守在施工区域,习惯性地要在整个施工面走上一遍,仔细巡查,生怕出现一丝疏漏。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喧嚣的工地,回到简陋的办公室,还要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时间,总结当天的工作经验,梳理第二天的工作重点和计划安排。坝面上,机械的轰鸣声、指挥的哨子声、材料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汇聚成一曲雄浑激昂的奋斗乐章,陪伴着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紧张而充实的日夜。 双江口大坝施工现场 辉煌战绩,见证无悔奋斗历程 汗水浇灌收获,奋斗铸就辉煌。在张孝君和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双江口水电站大坝填筑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战绩:2024年大坝日填筑纪录刷新至6.5万方,月填筑方量更是一举突破160万立方米大关,双双创下了双江口水电站自开工以来的填筑新纪录。全年填筑量更是高达惊人的1650万立方米,连续10个月填筑量稳定突破140万立方米,不仅成功实现了年度开挖、填筑双双超千万立方米的宏伟目标,更创造了双江口速度与强度的新传奇。 回首2024年那段激情燃烧的时光,张孝君感慨万千,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这一年,我们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了过来,能参与这项伟大工程的建设,真的深感自豪与光荣。” 如今,远眺双江口水电站,大坝巍然耸立在峡谷间,如巨龙俯瞰奔腾的大渡河。张孝君带着他的团队依旧坚守在工程一线,用坚实的脚步丈量着大坝的成长,用辛勤的汗水诠释着七局人的担当。他们知道,距离首批机组发电的目标越来越近,前方的任务艰巨,这支质朴的铁军,依然以最朴实的坚守,在这片热土上书写新时代的水电传奇。(责任编辑 龚海依)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