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口:“世界第一”打破世界纪录 |
|
|
|
“年填筑量达到了1650万方,我们打破世界纪录了!”大坝填筑现场,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满腔热忱的建设者们迎来了最踏实的结果。 1650万方,这是双江口水电站的亮眼成绩,也是水电行业的突出战绩。 航拍双江口水电站大坝 战胜难度 冬风凛冽,峡谷深流。双江口水电站大坝填筑现场车流不息,保持“不降速度、不减强度”的稳健步伐,迎着新一年的晨曦,开启新一轮的冲刺。 双江口水电站建设,有多难? 砾石土心墙堆石坝、315米的坝高属世界第一、填筑总量4728万方,具有高坝、高寒、高强度、高应力、高边坡、高水头等特点。电站设计标准、技术难度、质量要求、施工组织、安全管控难度均居于国内同类工程前列。 “在横断山区极其复杂的山体结构中,在高山深v型峡谷地貌里,我们的开挖高达460米,相当于150层楼高,环境边坡更是高达1000米。”作为建设方项目经理,李春权面临的不仅仅是面前的高山峡谷,还有攀登世界水电高峰的水电人使命。 “纸上谈兵”坚决行不通,脚踏实地才能干成事。 双江口的开场,并不顺利,甚至举步维艰。“外围环境复杂,一到现场更是揪心,深v峡谷开始具象化,我们负责大坝开挖,这干起来恼火。料场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身经百战的项目总工程师刘经彪有点发怵。 “这么大的世界级工程,我是有心理准备的,而且很有信心能够干好。”面对工程本身的难度,他总是乐观面对。“我们水电人就是和山为伴,与水为邻,我们有技术有经验有团队,见招拆招,肯定没问题。” 有问题解决问题,有困难战胜困难。双江口水电站体量大,涉及面广、施工强度大、施工环境复杂,在业主的统筹和帮助下,项目部与参建各方通力合作,实现了各项建设步入正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 然而,好事总是多磨。 突破强度 双江口项目团队不等不靠,团结一致,打开项目建设新局面。 2024年初,双江口大坝填筑高程2328米,填筑高度133米,“虽然有现实困难,但是我们下闸蓄水目标不变,今年一定要把目标拿下。”李春权顶着压力给大家鼓劲。 此时,离下闸蓄水的目标还差50米。 施工强度大、工期紧、任务重不是口号了,而是实实在在的拦路虎。 “那必须把强度干上去,把速度提上来。”项目部大刀阔斧进行机制调整、组织再造。优化资源配置,人员必须优中选优、“能上能下”“要扛得住压力,干得出成绩。”建设要推进,人材机是关键。“配置到位功效才能发挥到位。”作为项目总指挥,李春权必须严苛。 锚定目标,精心组织施工,在技术上下功夫,在质量上严要求,在安全上严保障,解决一切后顾之忧,为大坝填筑创造最好条件。 双江口水电站大坝填筑现场 “火力全开”的建设现场,2600余名建设者躬身而作,机械及运输设备最多达800余台套,在有限的空间里上演有序的建设节奏。 “就那么大点地方,几百辆车子要有序运转,靠人吼那肯定不现实。一旦有一辆车失控,整个都要停摆。”为了避免频繁“堵车”导致交通瘫痪,项目部针对车辆多,路线复杂的运输环境,对运输车辆实行发牌放行制度,严管“上路”车辆。同时,开展UWB及雷达波的大坝基坑车辆避障系统,监测技术研究配合星软卫星定位动态信息服务平台,“双管齐下”,让各车行各路,确保运输安全的同时保障大坝填料供应。 在连续高强度作业下,两个料场开挖共1902万方,保证大坝填筑料源。大坝日填筑量最高达6.5万方,月填筑量最高达153万方,年度填筑总量达1650万方,连续10个月填筑量突破140万方。 打破世界纪录,双江口做到了,项目团队做到了! “我们实现了年度开挖、填筑双千万目标,创造了双江口强度与速度新纪录。”生产副经理吕明星,每天都有操不完的心。 “生产要快要好,节奏不能停,安全要保障,质量要过硬,都是硬指标,哪个都不能拖后腿。”吕明星当之无愧的“明星标兵”,他的一天,基本一句话概括:“泡”在大坝上。他熟悉大坝、热爱大坝,他脚下的大坝,虽然变化细微,却日新月异。 这就是他坚守的意义! 2024年10月31日,如期完成大坝填筑节点目标,并按业主要求于2024年11月30日完成1号导流洞试下闸。 稳控精度 世界级工程,荣辱绝不在个人。 “作为建设方,不敢冒一丝风险,必须从最基础整扎实了。”堆石坝相比其他坝型,最大的特点是分区填筑、分区配料。双江口大坝代表着世界土石坝设计与施工的最高水平,为了保证质量,每一仓填筑料都不完全一致,每一层给配都不一样。“我们充分和设计方沟通,通过反复论证,定制化给配,全过程监管到位,保证给配料满足设计要求。” 诚然,现实情况却不如料想。 建设中的双江口水电站大坝 双江口自有料场 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可用料少,废料占大头。料场裂隙发育,开挖风险高,爆破难度大,再加上裂隙呈反倾角态势,支护难度、支护量攀升。 “安全风险太高了!一个控制不好,全部不得行。”安全总监黄友奖,身负重责。安全就是“生命”,他拿生命守护“生命”。 国之重器在乎安全,更在乎质量,绝对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不同坝料有不同的给配要求,坝越高给配要求越严格,给配越严格,我们施工难度越大,做好坝料给配控制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项目部对于质量的把控从来严格。 从料源鉴别-料源开采-料源加工-坝料运输-坝料含水率控制-坝料的摊铺-坝料碾压检测,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控制。 通过长距离皮带机运输、鄂破、圆锥破、拌磨机、振动筛、格栅斗挖掘机等机械加工方式,经过多道工序进行筛选,保证心墙料、反滤料、过渡料、堆石料,满足不同的级配要求,从而保证大坝渗透稳定、重力稳定、边坡稳定。 同时项目采用“质量检测+过程控制”的双控模式,通过加强与高校合作成立双江口智慧指挥中心,全程数字化监控,实时获取现场施工信息。 “我们还引进无人驾驶机群技术和大吨位无级变速振动碾,保证碾压遍数达标,避免不漏碾,利用精平推土机,精准控制推平精度,提高填筑质量。”刘经彪如数家珍。双江口已然是他的第二个家,几度春秋,回首情深。 双江口水电站大坝心墙智能无人碾压填筑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泪洒双江口几乎是每一个双江口人的体验。 2024年的双江口,面临超长汛期、严寒冬季,依然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背后是两千多名建设者,冒严寒,斗酷暑,坚持不懈高强度、高标准、高效率,一鼓作气、一贯到底。“他们高原红的脸上有疲倦,更多的是达成目标的兴奋和挑战自我的坚韧。”常务副经理袁坤,一改往日的轻松情态。这条件的艰苦和过程的辛苦,他都感同身受。“我们这一帮子人,见过双江口二十四小时的每一个瞬间,太阳东起到西沉,大坝从低矮处节节攀升。这个结果,值得!” “不能松懈,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李春权时刻提醒。 双江之下还有他山之石,项目团队枕戈待旦!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