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心”工程】五载光华映征程 |
|
|
|
在川西高山峡谷之间,曲折蜿蜒的大渡河支流脚木足河谷腹地,巴拉水电站建设迎来关键节点,现场人头攒动,庆贺首台机组发电。在这片高寒缺氧的雪域高原上,七局建设者用意志与自然较量,艰苦不怕吃苦,在雪山峡谷间筑起绿色能源丰碑,书写新的奋斗篇章。 齐心协力逐梦日部乡 巴拉水电站是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四川省“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位于阿坝州马尔康市境内的水电站,是大渡河干流“3库28级”水电规划的第二级,总装机容量74.6万千瓦,安装3台24万千瓦混流式机组和1台2.6万千瓦生态机组。最大坝高140米,库容1.338亿立方米,设计年平均发电量25.53亿千瓦时。全面投运后,相当于可以满足一座100万人口中型城市一年的基本生产、生活和公共服务用电需求,每年可以节约标准煤约11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00万吨。将显著优化区域能源结构,为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水电七局主要承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溢洪洞工程、泄洪放空洞、引水洞工程、生态厂房及金结安装工程。“我们主要负责土建部分,巴拉顺利发电了,我们最大的任务也完满完成。”作为水电七局巴拉水电站项目经理,彭志海很是兴奋。 回望这五载征程,每一步都坚实有力: 2021年11月,大渡河被成功截断,标志着主体工程全面启动; 2022年5月,上下游围堰巍然屹立,为基坑开挖筑牢屏障; 2022年10月,河床趾板基础浇筑完成,大坝根基初; 2023年11月,大坝Ⅰ期面板混凝土浇筑告捷,主体轮廓日渐清晰; 2024年1月,大坝坝体填筑提前胜利到顶,巍巍大坝耸立河谷; 2024年8月,大坝Ⅱ期面板混凝土浇筑圆满收官,为蓄水披上坚固“盔甲”; 2024年11月,导流洞闸门缓缓落下,顺利下闸蓄水,高峡平湖的画卷徐徐展开…… “看着大坝蓄水一天天长高,心里特别有成就感。”一线工人老唐说,“虽然辛苦,但值得!这是我们的骄傲。” 历时4年5个月,项目部经历外部恶劣环境、暴雨地震等极端自然灾害,全体人员齐心协力过“山岗”,巴拉水电站首台机组成功投产发电。 3000米海拔的工地上,项目部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党员责任区覆盖重点施工面,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岗在导流洞开挖,大坝填筑等急难任务中冲锋在前,红色党徽和“党员示范岗”的袖标成为工地最显眼的颜色。 大坝坝后 技术先行,照亮建设之路 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艰巨的施工任务,项目团队以技术为引领,突破了难关,提出一系列创新性解决方案,为工程增添独特的价值。 在泄洪放空洞进口闸墩施工中,项目部创新性地采用了“超大面积内外框滑模”技术,并引入智能收分、自动测斜及纠偏等智能化系统。这一技术不仅大幅缩短了施工工期,还确保了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与安全,最终提前7.5个月完成节点目标。 “当时面对这个技术难题,我们团队连续奋战了两个月,每天都在讨论方案、优化细节。”总工程师龙海剑回忆道,“最终,这个创新方案不仅解决了问题,还为后续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溢洪洞进口塌方处理中,项目团队展现了极强的技术实力。通过“洞挖”和“明挖”两种方案的反复论证,以及“跟管一次成孔”“预设花管膜袋分段阻塞灌浆法”等技术措施的应用,项目团队成功降低了安全风险,为后续施工赢得了宝贵时间。 在大坝上游铺盖料的选择上,项目部通过调研和试验,成功将砂石系统泥饼作为替代料,不仅降低了业主投资,还实现了废物利用。这一创新不仅体现了环保理念,也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参考。“当时我们面临材料短缺的难题,团队成员反复讨论,最终想到用泥饼代替。”工程部负责人祝长江说,“这个方案不仅解决了问题,还为项目节省了成本,大家都觉得很值得。” 针对超浅埋大断面地下洞室的开挖难题,项目部形成了《超浅埋大断面地下洞室开挖施工工法》及《一种大跨径超浅埋地下洞室进洞预加固方法》专利,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此外,项目部还自主研发了“高臂钻+曲臂台车+移动式灌浆站”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将固结灌浆工效提高了40%,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研发了智能坑测装备,替代传统人工挖坑检测,大幅提高了坝料级配检测效率,为高原高寒地区的堆石坝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溢洪放空洞进口 主动担当,使命必达 项目前期因环保、地震等因素影响,工期滞后近一年。面对困境,项目部不等不靠,强化施工组织,加大资源配置,优化施工管理。通过调整填筑分区、增加资源配置等措施,大坝填筑工期缩短了4个月;通过合理跳仓、冬季保温、增加滑模等措施,面板混凝土工期缩短了3个月。 “那段时间真的很不容易,但我们没有一个人退缩。”一线工人陈新宇感慨地说,“大家伙儿都铆足了劲,加班加点赶进度,就是为了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在金属结构安装中,项目部采用50t桥机和简易行车相结合的方式,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其中,放空洞工作弧门仅用45天便全部安装完成并具备调试条件,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从按期截流到大坝提前填筑到顶,从面板混凝土按时浇筑完成到下闸蓄水按期实现,每一项节点目标的达成,都凝聚着建设者们的智慧与汗水。 大坝俯视 区域联动,合力铸就精品工程 巴拉水电站的建设,离不开区域联动与智慧管控的支撑。项目部充分利用片区化管理优势,与双江口、金川项目形成联动,共享资源、动态调整分包队伍。 “片区联动的模式确实帮了我们大忙。”彭志海说,“通过共享资源和经验,我们不仅提高了效率,还降低了成本。” 在物资采购方面,项目部全面采用集采平台、EMP平台和电建商城进行线上采购,累计招标19批次,公开询比价18批次,电建商城采购51批次,线上采购率达到95.93%。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项目部通过加密监测点位、频次,成功预警1.22塌方冒顶事故,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同时,采用地基合成孔径雷达、三维激光扫描和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实时监测边坡变形情况,确保了施工安全。 企地联动,央企担当助力地方发展 巴拉水电站的建设者们始终秉持“建设一座电站,造福一方人民”的理念。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当地村庄修建村道、帮助村民维修高压电、疏通省道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央企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不仅要建好工程,还要为当地群众做实事。”项目部副经理谢永存说。在2022年6.10马尔康地震中,项目部第一时间响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与地方政府和抢险人员分工合作,全力以赴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展现了央企的使命与情怀。 当清洁电能穿越71.8公里的“电力天路”,照亮高原的万家灯火时,七局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庄严承诺,为中国能源版图增添了一抹新的绿色印记。 大坝坝前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