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局网群 > 一分局 > 专题报道

【一线传真】战鼓催征 雅砻江畔筑坝忙

发布日期:2025-05-14     信息来源:卡拉大坝工区   作者:王佳成   字号:[ ]

在奔腾不息的雅砻江畔,卡拉水电站施工现场机器的轰鸣声与江水拍岸声交织,勾勒出一幅震撼人心的奋斗图景。建设者们以铁肩担使命,用双手筑丰碑,将晨曦暮色化作前行的注脚,在钢筋水泥间挥洒滚烫汗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

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卡拉水电站承载着优化四川电网结构、激活地方经济发展引擎的重要使命。为实现项目高质量履约,这群新时代的建设者主动锚定目标,日夜鏖战在施工一线。他们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推进大坝边坡及基础开挖施工,争分夺秒向大坝混凝土浇筑阶段冲刺,用坚守与拼搏书写着属于建设者的奋斗华章,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非凡的工程奇迹。

晨光里的安全防线

清晨六点,雅砻江畔的雾气还未散尽,八通营地的班前会已准时开始。安全员手持检查表,一丝不苟检查工人状态与安全装备,“李师傅,安全带再紧一格!”“小刘,防滑鞋带系紧!”声音混着江风,在施工机械的嗡鸣中格外清晰。三十七项风险预案逐条过,直到每个人的护目镜都映出他满意的神色——这是卡拉水电站每天雷打不动的“安全仪式”。

钢铁巨臂的空中芭蕾

施工区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入云的塔吊,它巍峨地矗立在蓝天之下,宛如这个工地的守护者。

百米高空,塔吊操作员全神贯注地操控着塔吊,他盯着屏幕上毫米级的参数,右手五根手指同时操控着六向操纵杆。“往左2公分,停!”对讲机里传来地面指挥的指令,只见80吨重的钢模板如同羽毛般缓缓降落在浇筑平台,与预埋钢筋严丝合缝。下方仰头监工的工程师突然笑了:“这准头,比绣花针穿线还精细!”

坝肩上的地质雕刻家

在坝肩开挖施工区,工人们穿着反光背心,头戴安全帽,手持各种工具,有序地分布在各个作业面上。

爆破工程师正用地质雷达扫描岩壁,屏幕上跳动的波纹像是大山的心电图。“这一炮只能装药38公斤。”他咬着铅笔在岩体上画下红色网格,身后钻机立刻响起“哒哒哒”的啄木鸟式作业声。江风卷着碎石粉末扑来,工人们反光背心上很快覆满灰白“铠甲”,但没人去掸——此刻他们正用液压破碎锤给裸露的基岩“修指甲”,每一锤都决定着大坝未来百年的根基。

左岸的混凝土诗人

在左岸危岩体施工区,混凝土振捣棒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

他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机械设备,将一车车混凝土倒入模板中。“振捣棒再深15秒”在左岸浇筑仓,老班长扯着嗓子喊。浇筑工立刻将嗡嗡作响的振捣棒插进混凝土,手腕快速画着圆圈,胶靴陷在灰浆里,安全帽下沿滴落的汗珠在混凝土表面砸出小坑。“看见没?”他指着泛起的均匀气泡,“这就叫‘铜镜面’标准!”

每一次振捣,都是对工程质量的严格把控;每一次挥洒的汗水,都是对卡拉水电站未来的美好期许。

智能工厂的钢筋交响曲

在蔡家坪数码钢筋加工厂里,数控弯箍机正吐出一条“钢筋彩虹”。工人身穿工作服,熟练地操作着车丝机、数控弯箍机、智能弯曲机等机械。

技术员在控制屏上输入参数,机械臂立刻将12米长的螺纹钢完成标准圆弧。“误差超不过1毫米,”他拍了拍发烫的机器,“这家伙一天能加工300吨,顶得上过去五十个老师傅。”隔壁智能弯曲机突然奏起“叮叮当当”的打击乐,那是成型的钢筋笼正在自动焊接,飞溅的火星像极了年节的烟花。

一根根钢筋在他们的手中被切割成需要的长度,再经过智能钢筋弯曲机的塑形,变成了符合设计要求的半成品构件。在这个智能化的加工厂里,每一道工序都经过精心地设计与优化,确保钢筋加工的高效率与高质量。

潮涌雅砻,奋楫者先!卡拉大坝工区将以创新为帆、实干为桨,锚定全年目标全速攻坚,以优质履约绘就绿色能源开发新图景,在奔腾不息的江水之畔,奏响新时代工程建设的奋进强音!(责任编辑 曾润琪)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