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星海 光亮筑基 |
|
|
|
在晨曦微露的都市边缘,在夕阳斜照的偏远乡村,总能看到一群身影——身着反光背心,头戴安全帽,在钢筋水泥的脉络间穿梭不息。他们用汗水浇筑城市的脊梁,以智慧点亮乡村的梦想。他们是施工一线的劳动者,是扎根现场的管理者,是这浩瀚工程星海中,默默发光、踏实筑基的人。他们,也是水电七局六十载高质量发展最生动的践行者。 天光未亮,昌江圩堤还笼罩在薄雾中,老彭——一位与工地相伴二十多年的老师傅,已静静立于堤岸,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俯身细致检查每一块六棱预制块,铺贴得一丝不苟。那份专注与执着,如晨曦般温润而坚定。有人问他:“不累吗?”老彭露出憨厚笑容:“习惯了,早点来,心里踏实。”简单话语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心,是对职业的敬重,亦是对未来的承诺。 日头渐高,工地热浪翻涌。钢筋工小徐在炙烤中坚守,每一次钢筋搭接,都似与烈日交锋。汗如雨下,却未曾浇灭他眼中的光。问及高温难耐,他淡然一笑:“热是热,但想到自己参与的工程能为生态修复出力,就值了。”这份朴素的热爱,是对美好的追求,更是对山河家园的无言奉献。 夜幕深垂,万家灯火渐息,项目部的窗户却依旧明亮。项目经理与技术团队围坐探讨,眉宇间有疲惫,更有不容动摇的坚定。每一轮争论、每一次图纸修改、每一句对明天的展望,都是对极致的追求。“还不休息吗?”面对关切,项目经理语气平和:“每个项目都是我们的作品,是七局品牌的象征。我们盼它早日建成,真正为鄱阳乡村振兴添份力。”这灯光下的坚守,是对质量的执着,也是对一方水土的责任。 夜深人静时,昌江圩堤上依然有光。那是堤基处理现场的照明,照亮夜空,也照亮守夜人老陈的身影。这位有十余年经验的“逆行者”,正沉稳操作机械,在夜色中默默耕耘。他细心查验设备每个环节,确保万无一失。寒风中的身影,宛如暗夜中最亮的星。“这么晚,不冷吗?”老陈报以淳朴微笑:“早点完工,圩堤就更牢固一分,家园就多一分安全。”寥寥数语,是信念,是担当。 挑战与机遇并存,创新是突破的关键。工程师小李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六棱预制块护坡新工艺,不仅提升效率,更彰显前瞻视野。“我们不为别的,就为做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工程。”小李话语坚定。这份勇于突破的精神,是对技术的敬畏,更是向着未来的踏实探索。 中洲圩,33.65公里的堤防,记录下施工员小郭数不清的脚印与汗水。这堤坝,守护着15个行政村、3.4万人的安宁与希望。自2022年加入项目,他便将这重担扛在肩上。环境复杂、工期紧迫……困难没有尽头,却磨砺出他的坚韧与智慧。“我们做的每一步,都要对得起时间,对得起信任我们的人。” 紧张施工之外,项目部也是一个大家庭。炎夏时节,工会与安环部为工友送来防暑物资,如清泉润心田;每年定期组织的体检,守护着每个人的健康。一位老师傅动情地说:“天再冷,有组织的关心,心里就是暖的。”这份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是凝聚团队的力量之源。 老彭、小徐、老陈、小李、小郭……他们是鄱阳项目三年奋战的建设者缩影,更是水电七局六十年来无数一线奋斗者的代表。他们用汗水浇灌希望,以智慧点亮未来。他们的故事,是这个时代的侧写,是平凡中的不凡,是公司的宝贵财富。 浩瀚星海,岁月为帆。六十年来,一代代七局人扎根一线,治水兴农,走南闯北,用双手使沃野连绵、村居如画,诠释着拼搏与担当。 一甲子春华秋实,六十载风雨兼程。站在新起点,七局人正稳健迈向百年基业。在“聚焦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的引领下,他们必将以实干提升质效,持续打造精品,续写辉煌新篇。 谨以一首小诗,祝福水电七局六十华诞,愿未来更加灿烂: 六十韶光韵脉悠,七局伟绩映琼丘。 江河织梦造绿电,峻岭开疆展宏图。 铁骨擎天担禹任,丹心映月写尧忧。 今逢华诞同斟醴,再谱鸿猷耀九州。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