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局网群 > 二分局 > 文苑杂谈

大地之上的生命礼赞

发布日期:2025-09-12     信息来源:二分局   作者:张姣   字号:[ ]

看完电视剧《生万物》,剧中那些与土地相依为命的庄稼人的故事,让我忽然明白了多年前外公那个看似寻常的举动。

记得那年暑假,我嫌外公做的饭粗糙,剩了大半碗。外公什么也没说,只是佝偻着身子,小心翼翼地捧起碗来。“姣,你来。”他轻声唤我,站在鸡圈前,斑驳的手掌抓起剩米一扬,米粒便簌簌落下。鸡群扑棱着翅膀争相啄食,外公回头对我笑道:“你不吃的饭,它们吃得这般欢喜。”

平日总是笑呵呵的外公,那一刻的神情却让我怔住了。那庄重肃穆的模样,直到看了《生万物》中农民立春时节试春气的场面,我才恍然大悟——当羽毛悠悠飘起,所有庄稼人仰头凝视的眼神里,闪烁着与外公一般无二的对粮食最本真的虔敬。

玉米地里的时光:从超市到泥土的认知革命

“玉米是从哪里来的?”小时候的我总会理直气壮地回答:“从超市买的呀!”大人们听了总是忍俊不禁,那时的我不懂这有什么好笑。

直到那个夏天,外公带着我走进他山后的玉米地。“抓紧扳苞谷咯,再不扳就老啰!”外公的吆喝声穿过晨雾,我跟着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山上走。眼前的景象让我震撼:玉米咋能都如超市里那般整齐完美呢,它们有的长得歪歪扭扭,却在阳光下迸发着惊人的生命力。外公教我轻轻掰下一根玉米,剥开层层包裹的外衣,露出里面珍珠般晶莹的颗粒。“土地从不欺骗人,”他说,“你对她付出多少心血,她就回报你多少收获。”太阳越爬越高,汗水浸透了衣裳。我跟在外公身后,学着他的样子将玉米一个个掰下。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脚下的土地上,瞬间就被干渴的泥土吸收。我抬头望去,整片山坡上都是弯腰劳作的身影,玉米叶沙沙作响,像是在唱着大地的歌谣。

铁皮车的约定:大地无私的馈赠

日头偏西时,外公看看天色:“快三点啦,收杆子的要来了。”果然,山下传来“哐当哐当”的声响,那辆熟悉的铁皮车准时出现在村口。开车的老李头跳下车,笑着和外公打招呼:“老哥,今年的杆子长得可真旺实!”

我们一起把晾干的玉米杆捆好装车。老李头给我这后生说这些杆子要拉到糖厂榨糖,“一点都不会浪费哩。”外公站在车旁,目送着铁皮车远去。

从屏幕到土地:一场跨越时空的共鸣

《生万物》里二月二“踅谷仓”的场面让我记忆犹新。这一天各家各户无论是乡绅还是佃户,地主还是农民在地面挖一个坑,将粮食(如小麦、玉米等)放入坑中,用石墩压住粮食,再用锅底灰在地面画出套叠的圆圈,形成谷仓的轮廓,人们眼里充满着希望,这种希望,我在封二数九歌谣的吟唱里听过,在“打春牛”的热闹中感受过,在外公抚摸庄稼时的神情里见过。

看了《生万物》,我才算真明白了外公。就像剧里的老庄稼人,他们守的不只是地,更是血脉里的根。封二临走前还手把手教晚辈种地的场景,那双褶皱的双眼里、脸上都透着的是知足和幸福。

万物生光辉:愿五谷丰登天下太平

《生万物》这个剧名起得真妥帖。万物生于土,回归于土,在这循环往复中,庄稼人用最朴实的方式守着这片土地的根本。

感谢《生万物》,让我读懂了外公眼中的光,读懂了千千万万中国庄稼人对土地那份刻在骨子里的情意和缱绻。每一次掰玉米的“咔嚓”声,每一粒落地的米饭,都是大地与我们最深刻的对话,每一次弯腰播种,每一次挥镰收割,都是我们对土地最虔诚的敬重。

愿五谷丰登,天下太平。愿每个庄稼人的汗水都能浇灌出希望,愿每寸土地都能被善待。当炊烟再次袅袅升起,当饭香飘散在千家万户,那都是大地最深情的告白。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