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园地

当好“铁面警察”做好“暖心老师”

发布日期:2025-11-21     信息来源:机电安装分局   作者:郁华君   字号:[ ]

检查与整改,是推动工作落实、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更是管理层级之间协同发力、共促发展的关键纽带。

然而,现实中我们常陷入一种困惑:检查越来越多,问题清单越来越厚,可同样的错误却像春天的野草,割了一茬又长一茬。整改报告写得工整,台账归得齐全,可回到现场一看,问题依旧。

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哪里出了偏差?

或许,答案就藏在我们对“检查”二字的理解之中。如果仅仅将检查的终点设定为“发现问题”,那它注定只能沦为问责的前奏;只有将检查视为一次“解决问题”的契机,它才可能真正具备推动组织成长的价值。

优秀的管理者,如何把握好监督之“严”与帮扶之“暖”的辩证关系,既当好“铁面警察”,又做好“暖心老师”,最终实现从“查病症”到“治顽疾”的升华,不仅考验着我们的政治智慧与责任担当,更直接关系到分局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与职工的满意度。

在“铁面”处立规,书写严管如铁的监督答卷。纪律是块铁,谁碰谁流血;规矩是块钢,谁碰谁受伤。检查不是走过场,整改更不是“橡皮图章”。唯有以“铁面”立威、以制度立信,才能让问题无处遁形、让责任落地生根。正如古人所言:“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管理部门必须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敢于瞪眼黑脸、敢于较真碰硬,对敷衍塞责、弄虚作假、屡查屡犯等问题坚决亮剑、一查到底。要树牢“严是爱、松是害”的理念,把纪律挺在前面,把规矩立在明处,让项目部在“红脸出汗”中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要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健全问题发现、反馈、督办、问责全链条机制,确保每一次检查都成为一次“政治体检”,每一次整改都成为一次作风重塑,真正让“铁面警察”的形象立得住、信得过、靠得牢。

在“暖心”处施教,书写春风化雨的帮扶答卷。检查不是目的,整改才是关键;问责不是终点,提升才是初衷。如果只强调“铁面”而忽视“温度”,只讲“罚”不讲“帮”,就容易挫伤项目积极性,甚至滋生“躺平”心态。因此,管理部门在履行监督职责的同时,更要主动化身“暖心老师”,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方法下沉项目一线,既指出“病灶”,更开出“药方”。要秉持“授人以渔”的耐心,针对共性问题加强政策解读和业务培训,针对个性难题开展“一对一”指导、“点对点”服务,帮助项目基层理清思路、找准路径、提升能力。要涵养“将心比心”的情怀,多些换位思考,少些居高临下;多些鼓励引导,少些苛责批评,让项目部在整改中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信任,在改进中增强干事的底气与信心。唯有如此,整改才能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作为”,从“治标”迈向“治本”。

在“融合”处发力,书写严管厚爱的治理答卷。严管与厚爱从来不是对立的两面,而是统一于推动分局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当好“铁面警察”与做好“暖心老师”,看似角色切换,实则一体两面,一个没有原则的“老师”,是纵容;一个没有温度的“警察”,是伤害。唯有二者交融,才能实现管理的升华。我们要善于在“严”与“暖”之间把握平衡、精准施策,既不能因“暖心”而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也不能因“铁面”而简单粗暴、一罚了之。要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把整改成效作为检验上下协同水平的重要标尺,推动形成“检查-反馈-整改-验收-提升”的良性循环。要注重制度建设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既完善刚性约束的“硬机制”,也构建情感共鸣的“软环境”,让项目部在有压力更有动力、有约束更有支持的氛围中担当作为、奋发进取。

“铁面”铸就公信,“暖心”凝聚人心。从“警察”到“老师”的角色演进,既有铁面无私的清醒,又有春风化雨的耐心。我们将每一次检查都视为一次帮助项目成长、优化系统运行的契机,做到严管不失温度、监督不失精度、整改不失力度。我们追求的,不仅是制度的落地,更是人的成长;不仅是问题的销号,更是能力的跃升。

这,才是检查与整改的真正意义所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