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隧光破晓——环北广东工程施工B1标提质增效建设纪实 |
|
|
|
|
江流过其下,渺渺去朝宗。万山左右卫,如阵复如墉。 在祖国南方,山水环绕的粤西地区,一条“地下长龙”正在书写着新时代的治水传奇——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以下简称:环北广东工程),长度490.33公里的输水隧洞犹如钢铁脊梁,穿越重重山峦,将西江的清流化作润泽粤西大地的生命之源。 金秋十月,正值环北广东工程建设攻坚的关键时期,水电七局承建的施工B1标项目部秉承着“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山为媒,以水为介,用一张亮眼的提质增效新答卷为公司成立60周年献礼。 资源“强投入”:多线作战筑根基 站在施工B1标输水线路的起点,从高空俯瞰良德水库,远岫含青,流云漫舒,水面波光粼粼,倒映着天光,环北广东工程高鹤主干线的起点便藏身于这山水交汇处。从这里开始,奔涌的江水将告别地表,开启一场穿山越岭之旅。 随着环北广东工程建设进入第三个年头,施工B1标的5个工点10个工作面正有条不紊地推进施工,隧洞累计开挖8415米、大井倒虹吸盾构掘进1140环、塘头隧洞衬砌浇筑完成、顺利启动回填灌浆……每一个已完成的节点,都如同激昂跳动的音符,奏响工程建设的壮丽乐章。 塘头隧洞作为环北广东工程主干线首条贯通并启动衬砌施工的隧洞,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高效推进施工,成为了大家面临的首要难题。 对项目团队而言,所谓“攻不下的山头”,不过是尚未找到解法的挑战。他们把办公室搬到工地,多次邀请技术专家进行现场研讨,从台车设计到衬砌浇筑,再到回填灌浆,不断深入分析、逐项问题破解,让“首要难题”变成了提前完成的节点答卷。 衬砌施工中,项目部严格把控材料质量,采取专人盯仓的方式,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进行严格跟踪把控,重点控制混凝土塌落度、和易性、施工振捣和养护环节,“我们要求振捣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工区负责人谭凯介绍。 隧洞里设备的轰鸣声,仿佛应和着千年的治水梦想。440多个日夜,建设者们在高温、台风、暴雨间奋力鏖战,从钢筋钢模台车的选型、加工,到仓面设计、优化,再到全过程监测、跟仓……终于,塘头隧洞提前25天完成衬砌施工,这也为全线后续衬砌施工注入了强劲动力。 “塘头隧洞是我们主干线首条贯通并进行衬砌施工的隧洞,相当于一块试验田,采用全圆针梁台车进行浇筑,全断面一次浇筑成型,这对我们整个工程建设来说,是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项目副经理倪华军在接受高州电视台采访时说。 “我们一边摸索一边施工,在保障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也获得了多项QC成果。”项目部积极开展“工匠人才工作室”和QC小组创建活动,其中“降低隧洞光面爆破超挖量”“提高隧洞初支锚杆注浆饱满度”“降低水工隧洞全断面衬砌混凝土外观缺陷频率”等多项QC小组攻关,均获得广东省水利水电行业协会QC成果。 塘头隧洞衬砌施工 质量“严管控”:毫米精度守标准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项目部严格按事前交底、事中监督、事后总结的原则进行质量管控;对施工重点部位、重要结构部位、重点分项等进行全程旁站监督;深化改进首仓、首件总结制度;建立重点部位、隐蔽工程质量验收影视资料库;对现场质量问题及时曝光,确保整改及时,落实有效。 “想干事总有方法,不想干事总有理由。”这是项目经理杨勇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看来,项目推进中的每一个难题,本质上都是对“想不想干”的试金石。 线性工程点多面广,各工点隧洞结构复杂多样,亟待攻克的难题接踵而至,个个都带着“时效性”的压力。东岸隧洞穿越弱风化岩地带,岩质坚硬、岩体完整性好,这虽减少了围岩失稳风险,却给光面爆破带来特殊的挑战——若装药量过大,易导致岩面超挖;若装药量不足,则难以实现沿孔连心线精准破裂,出现欠挖。 “刚进洞试爆时,我们按常规硬岩参数施工,装药量稍多一点,就会出现局部超挖;减少装药量后,又发现部分孔间岩石未完全破裂,半孔率仅80%,排炮台坎有时会达到20厘米以上,平整度较差。”质量部主任王战新回忆起初期的困境,仍记忆犹新。为找到最优装药量,项目部通过对不同孔深、不同孔距对应的装药量进行多组对比试爆,最终确定周边孔线装药密度严格控制,同时根据围岩变化进行动态微调,既保证炸药能量足以破碎坚硬岩体,又避免能量过剩破坏岩面完整性。 平整度是爆破中面临的另一难题,而造孔的精准度正是影响爆破效果的关键。项目部严格按照钻爆设计的间排距,逐孔放出清晰的孔位点和后视点,每一个点位都像精准定位的“坐标”,为造孔划定了清晰的“路线图”。 项目部遵循“三定三校”原则,根据每位工人的操作习惯,结合不同设备性能,匹配相应施工区域,让人和机器都能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发挥作用。“我们自己总结了‘准正平直齐’的施工标准,每一个细节都是反复校正调整的,现在我们的平整度已经有了很大提升。”王战新说到。 如今,走进东岸隧洞,放眼望去,岩壁上半孔“一线贯通”,半孔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排炮台坎均小于10厘米,整体平整度控制在5厘米以内。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精准施策破局”,项目部注重实体质量管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质量第一,技术先行”的理念,切实将“打造民生精品水利工程”建设目标落到实处。 东岸隧洞爆破效果 党建“聚合力”:红色引领提效能 一步一个脚印的背后,是党建引领激发的强大动力。项目党支部切实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以“驭水筑梦‘鉴’红心”党建品牌创建为驱动,不断强化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 按照“队伍建设标准化、制度建设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的要求,全力打造讲政治、讲团结、敢奋进的党组织领导班子,同时加强对党员队伍的培训教育管理,督促党员不断提高党性认识,通过“一区一岗三队”创建活动,在工程建设中勇敢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依托环北广东工程“党建六同”共建机制,创新推进党建工作与工程建设深度融合。充分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1+2+N”党员先锋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队等创建如火如荼,联合业主、监理及质量咨询单位共同成立“塘头隧洞衬砌质量提升党员先锋队”,引导党员同志带头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带动全员增强质量意识,推动技术创新以提升工程质量;组织各单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青年职工联合开展“党建引领筑防线,驭水筑梦护安全”十大风险工点隐患排查共建活动,以党建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多次联合茂名市高州水库管理中心、包茂高速高州中心站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共建活动,同属地相关部门建立起“企地共建”长效机制,进一步达成了“使命共担、资源共享、振兴共赢”的合作意识。 此外,项目部围绕“企地共建同发展”工作思路,助力绿美广东高效建设,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进场两年多以来,通过为属地修建桥涵、村道,清理台风影响道路、助力山火救援等,为当地百姓改善生活条件,不断促进企地融合。2025年5月,项目部获评2024年度水电七局青年文明号,为深化党建引领、凝聚奋进力量注入了全新动能。 党建共建活动合影 从西江出发,近500公里的地下长河,汇聚着无数建设者的智慧、汗水和勇气。这条穿越群山的地下水脉,在输送清流的同时,不仅凝聚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也书写了工程建设者坚韧不拔、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 站在新的起点上,水电七局的全体建设者们必将以不畏艰难的闯劲、持之以恒的韧劲、决战决胜的拼劲,以实干与担当,持续谱写环北广东工程建设新篇章。(责任编辑 黄琪) |
|
|
|
| 【打印】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