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重点报道

【榜样在身边】敏于心 强于行

发布日期:2025-10-25     信息来源:一分局   作者:罗绪香   字号:[ ]

清晨的工地寒意未消,一个沙哑却铿锵的声音穿透机器的轰鸣:“3号仓下料提速!”“缆机走位注意避让!”“吊罐别在空中打摆子!”循声望去,个子不高的李敏强正手持对讲机沉着指挥,目光如炬。

行走的“活闹钟”

日均步数2万+、嗓音嘶哑却字字清晰——这是李敏强的工作常态。同事眼中,他是连轴转的“机器人”、行走的“活闹钟”。

十七年水电生涯,十二载高原坚守。从金沙江溪洛渡到澜沧江果多,再到如今金沙江上游的叶巴滩,这位深山水电人的足迹,见证着中国水电建设的险峻征程。

累累荣誉背后,是沉甸甸的付出: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先进个人,叶巴滩分公司质量管理先进个人,分局优秀共产党员、专业技能标兵、先进生产者,叶巴滩项目劳动竞赛先进个人……

从“学徒”到“大拿”

2008年,李敏强从工程测量起步,成为跟在老师傅身后的“小学徒”。在溪洛渡水电站,他白天扛着仪器翻山越岭,晚上“黏”在资料员身边偷师学艺,“常常一站就是三小时,腿麻了都舍不得挪窝。”

八载一线淬炼,他练就一身硬本领——单凭图纸就能在脑中构建三维地形,放样误差精准控制在0.5厘米内。这段经历,为他日后转型埋下伏笔。

“较真”赢得尊重

2016年,是李敏强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被任命为果多水电站尾工阶段现场负责人。

“搞测量的能管好施工?”面对质疑,他秉持“一心为公”的信念,以行动作答。

白天泡现场、钻规范,夜晚挑灯复盘工序流程,硬是用两年时间打通“技术到管理”的任督二脉。

勤学好问、善思笃行,他在实践中飞速成长。

两年间,他硬是靠着一股“较真”劲儿,将施工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吃透摸清。

一次混凝土浇筑前,门槽模板存在误差,施工队嘟囔“这点误差不影响”。

平时总笑呵呵的李敏强突然沉下脸来,他蹲下身,用长满老茧的手指划过模板接缝:“大坝是百年工程,质量就是生命线,1厘米的偏差都可能埋下隐患,这容不得马虎!”

正是这种“死心眼”的劲头,最终赢得了大家的信服。老师傅由衷赞叹:“李敏强这小子,较真!但较得在理!”

创造世界纪录

2018年,服从工作安排,李敏强来到条件更为艰苦的叶巴滩水电站项目,重新扛起测量大旗。

这里地处高山峡谷,植被茂密,人机降效严重,测量难度远超以往。为抢抓工期,他带领测量组驻扎山上一个多月,顿顿自热米饭吃到“闻饭色变”。他要求每个面密集布点,精准勾勒轮廓线,测误差绝不超过1厘米!

他的信条朴素而坚定:“少出错、多检查,尊重各方,互帮互助。”

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极致的细心与耐心,他赢得监理、业主和第三方测量中心的高度信任,送审资料次次实现“零返工”。

2021年,他再次转型投身生产管理。从最初管理水垫塘到全面负责大坝施工,他坦言:“叶巴滩最难干,干的是主力标段,任务、压力、责任都是最大的。”

管理范围从小部门扩展到涵盖技术、质量、安全、生产、协调的全局,难度倍增。

工地上,他是“五多先生”——多跑、多看、多学、多问,多下狠功夫。2024年,在人员紧张、施工强度大的困境下,他带领团队精密组织备仓、验仓、浇筑、振捣、交接班等环节,优化缆机调度,最大化资源利用,最终创造了单日浇筑6493.5立方米、单月浇筑13万方的新纪录!

2025年5月11日,17号坝段取出38.10米的混凝土长芯,打破同类坝型世界纪录。混凝土浇筑质量是决定大坝“寿命”的关键因素,而芯样的完整性更是直接反映出层间结合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他和团队精益求精的最佳褒奖。

山河为证,匠心传承

荣耀背后,是长期的坚守。

视频那头,儿子期盼地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儿童节我有表演……”他眼眶泛红,沉默良久,最终只挤出一句“下次爸爸一定回来看”。

然而,一转身,他又成为徒弟眼中的“永动机”。徒弟李俊惊叹:“师父从早七点到晚六点,中午不休,有时加班到凌晨一两点,精神怎么这么好?”

如今,李俊已成长为测量中心副主任。看着徒弟的成长,李敏强常跟人念叨:“这小子,比我当年强!”

高山峡谷间,依然回响着李敏强沙哑的指令声。当被问及坚守的动力,这位“高原铁人”望向拔节生长的大坝,目光坚定:“测准每一寸线,浇好每一方混凝土,就是咱们给山河的承诺。”

十七年如一日,李敏强用行动诠释着“敏于心,强于行”的信念,在巍巍青山间书写着新时代水电人的责任与担当。(责任编辑 黄琪)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