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重点报道

【榜样在身边】工地发明家

发布日期:2024-05-24   信息来源:夹江公司   作者:代舒羽   字号:[ ]

2012年,李钰康在参加沙湾电站厂房桥机啃轨检修过程中,发现施工人员在轨道安装台阶上走动,这一幕将他惊出了冷汗。轨道到安装间地面高度约20米,而工作人员的安全带挂钩无挂点,这无疑危险至极。如果施工人员从上面掉下,后果不堪设想。

检修项目结束,这一幕却始终印在李钰康脑海中。他苦苦思索,渴望做些什么来改变这样的境况——能否设计一种既能够挂安全带,又能够快速移动的装置呢?

时任钳工班班长的李钰康是夹江水工目前最年轻,并且唯一的钳工高级技师。有时他也会想,就这样做一辈子干体力活儿的钳工?竞选学生会干部、中专升本科、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不断考相关证书……以往的经历浮现在眼前,李钰康不满足自己的生活归于平静,他想要闯出自己的人生。

2013年,夹江水工为了激励职工创新,实施了“蓝领创新”计划。

“难道钳工就不能搞发明?”李钰康纳闷。

抱着这样大胆的想法,他着手设计了随动式防坠跟踪器。这是由跟踪器本体左右侧板、上下滚轮总成、坚固件和安全带组成的可拆装组合式结构,利用桥机大车行走梁上的钢轨顶面与两侧内凹圆弧面分别作为防坠跟踪器上滚轮和左右侧滚轮的工作面,用左右侧板和紧固件将滚轮总成联为一体,不仅拖动力很小,也便于在高处作业面组装和拆卸,消除了多人共用一条横拉索,相互干扰和发生坠落时横拉索水平力过大的不安全隐患。

夹江水工技术部门和安全部门对跟踪器进行了强度校核和100-1000千克重物模拟坠落实验,试验结果良好。李钰康设计的随动式防坠跟踪器,不管是在职工人身安全防护方面,还是提高工作效率上都大有作为。2013年,该产品被评为“蓝领创新”一等奖,李钰康也拿到了个人国家专利。

取得这样的成绩,李钰康经历的是成百上千次失败的实验。发明创新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从思考雏形到产品,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其中,实验是最大的难题——缺资金、缺技术支持、缺人员协助,每一项都足以让人知难而退。白天要工作,李钰康就利用业余时间来研究;缺技术指导,李钰康就自己下功夫看书学习理论;缺人手,李钰康就自己身兼数职,负责设计、调研、实验、改进、模型设计和产品的全部工作。

提到发明创造的关键,李钰康说:“在发明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思路开阔,认定的发明方向或事物,一定要付诸实践,在失败的试验中总结、提高、改进。”

这次发明的成功带给李钰康极大的成就感,他又将目光投向了损坏后的钻头、铣刀。

夹江水工的产品均以加工件和构件加工为主,由于产品性质,决定产品对钻头使用率极高,钻头损坏很快。目前钻头市场购买价格偏高,过快地损坏钻头势必增加公司生产成本。如果能将工具室的所有损坏钻头进行统一清理,对损坏的钻头进行再次使用评估和处理,受损的钻头就能再次使用,毋庸置疑会大大降低公司生产成本。

说干就干,李钰康下班后便急忙奔去工具室,仔细观察钻头的破损情况,有的钻头的扁方卡断,有的钻头横刃部分掉了一大块,甚至有的钻头中间都已折断。钻头损坏情况不一,李钰康只能慢慢归纳总结,按照损坏情况将其分类,又经过反复的实验,他终于得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经计算评估,处理损坏后的钻头成本,比购买相同数量的新钻头降低了近五万五千元,同时该项目也获得了2013年蓝领创新成果二等奖。

公司、同事对李钰康发来庆贺,取得佳绩的他却并未自满。再接再厉,他设计的Y31315A滚齿机改造工装,彻底解决了超大、超高、超重工件的加工问题;自制的研磨膏,为夹江水工三峡产品顺利出厂赢得了宝贵时间; 发明的“一种水电站河道垃圾打捞系统”和“一种轨道防倾翻安全结构及河道垃圾转运自卸装置”,攻克了汛期河面垃圾打捞效率低下的难题,捞渣效率在原基础上提高3倍。他先后取得国家专利三项,2016年被评为四川省技术能手,2023年入选“2022年度嘉州英才培育计划嘉州工匠”,被纳入乐山市专家库。

李钰康深知,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他屡次带领检修服务处同事对检修施工现场进行技术交流、技术把关、解决技术难题,每年对分厂职工进行检修现场故障分析、原理解读,每年对电站管理员及操作工进行机电类、检修类培训、交流,不仅为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也为年轻同事早日成才奠定基础。

“认真做事,踏实做人!”这是李钰康的座右铭。从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寻找灵感,从机器的轰鸣声中寻找规律,从材料的搭配中寻找优化,他不断地思考、实践、改进,最终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想法变为了现实。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生长于工地的发明家,尽自己最大努力,回报哺育自己的这片土地。(责任编辑 兰鸥)


李钰康排查机床故障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