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在身边】“宝”剑磨锋

——记水电七局2023年度优秀项目经理韩宝栓

发布日期:2024-03-18   信息来源:二分局   作者:涂松林 焦曼曼   字号:[ ]

2010年7月,河南小伙韩宝栓第一次跨省远行,来到水电七局参建京沪高铁,那年他23岁。

“哪里有需要,我就到哪去。”瘦削单薄的他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扎根大山

京沪高铁贯穿4省3市,途经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是当时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他亲历京沪高铁修建、开通、运营全过程,褪去“菜鸟”外衣。

“刚工作常想家,想家人和朋友,以为离家远就是最大的困难。”韩宝栓吐槽自己“稚嫩”。

京沪高铁一结束,他便一头扎进大山深处的水电站。哪曾想一入山就是三年,而后大山延绵,三年又三年。

大渡河畔的猴子岩水电站,他与同事一同挑战错综复杂的大型地下隧洞群,除了在坚硬的岩石里凿出数条大小不等的隧洞,还要在巍然耸立的山体内,凿出一座25层楼高的“地下宫殿”,谈何容易?

编制好每一份方案,策划好每一个细节,敲定实每一步骤,凭借努力踏实,在工程技术上积累的丰富经验,韩宝栓带着领导和同事的期望,继续转战雅砻江边杨房沟水电站。

杨房沟水电站是国家重大工程,国内首个设计施工总承包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在这里,韩宝栓带领的工程部团队平均年龄26岁,意味着要在工作中付出成倍的努力和艰辛。

如何实现大型地下洞室群的高效顺利开挖?

“在EPC没有经验,我们就从零开始。”韩宝栓和同伴一起鞭辟入里精分析,抽丝剥茧找对策。

通过大型地下洞室群安全智慧监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确保人员安全联合保障技术推进地下洞室的快速施工。

2019年8月到2020年5月,韩宝栓10个月未能与家人见面。“大山深处是工程人修炼技术功底、施展拳脚的好地方。我的后续学历、4个一建、40余项科研成果,都是‘它’陪着一起完成。”韩宝栓说。

山川高大耸立、河流气势磅礴。这里交通不便、物资匮乏、条件有限,却也少了外界干扰,多了内心沉淀。

南下掌舵

十一年,韩宝栓从“坐船人”成长为“掌舵者”,挥师南下,带领团队投身长江大保护,在鄱阳湖生态保护建设中冲锋在前。

“雨是第一道关卡,鄱阳全年降雨天数平均超200天;土料来源是第二道关卡,68.77千米的圩堤上缺土160余万立方米;还有第三道关卡,三线迁改与房屋拆迁。”嘴唇干裂的韩宝栓在施组会上掰着指头数,顾不得喝下一口水。

开工即决战,不到3个月,完成全线排险加固;成立土料专班,与汛期赛跑,完成12处险工段施工。2022年夏季,洪水超警戒水位2米,洪峰却安全过境。

“往年汛期,我们都要防汛抢险,你们来了,我们只防汛不抢险!”中洲圩当地村民感谢水电七局。

村民下堤通行不便,韩宝栓主动出击,对沿线6个乡镇28个行政村进行半个多月驻村调查,了解需求。研究堤身梯步通道方案,协调新增上下堤踏步台阶、渡口194个,彻底解决村民通行难题。

“老丁,新的土料来源抓紧落实。”“老刘,天气高温,防护到位,避免现场作业人员中暑。”“陈艳,两金压降压实,保证项目资金畅通。”每天清晨太阳还未升起,韩宝栓就已经在施工圩堤徘徊多时。

工程人四海为家,6条圩堤俨然成为他另外一个“家”。

勇闯高原

2024年春节的热闹未消散,韩宝栓便背上行囊,前往西藏玉曲河扎拉水电站。

扎拉水电站是西藏自治区境内第一个核准开工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也是国家“西电东送”输电架网骨干电源电站,是藏东南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的桥头堡、排头兵。

与大部分平缓流域的混流式水电机组不同,扎拉冲击式水电机组每平方米可承受7000吨冲击力,机组效率达到世界一流先进水平。

面对新的挑战,他迅速了解施工现场,熟悉施工环境,抓住关键节点。2024年3月4日,历时57天,厂房围堰顺利完成,2月26日,厂引系统16个工作面全线复工,2月28日,砂拌系统主要设备全部到货,业主发出首封表扬信……

“喂,我在现场,信号不好!”“我现在要去趟工地……”去了西藏,韩宝栓常常“失联”。“我俩见面机会少,以前一年回一两次家,聚少离多,现在连通话都得看运气,信号时好时坏……”谈到家人,韩宝栓带着一丝内疚。

夜幕降临,遥望玉曲河星空,韩宝栓思念家人,却也逐渐适应这天高地远、空气稀薄的青藏高原。


韩宝栓(左)与同事探讨方案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