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光 | |
| |
光 ——水电七局沐光前行十年纪实 兰鸥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曹操 八分钟,足够一束阳光从太阳出发,抵达地球。光线里装载着古老恒星的记忆,静静等待被唤醒。 十年间,水电七局迎着新能源浪潮,跋山涉水,顺势而为,向绿而行,绘就片片蓝海“光”景。 跨度!白纸绘就丹青妙笔 我们想要给下一代留下怎样的地球? 以负责任的态度面对问题,他们用绿色发展作答。 2014年,吹响进军光伏领域号角,以四川省攀枝花市作为追光第一站,七局人来到万家山光伏电站。 作为盐边123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的一期工程,万家山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30兆瓦,总投资约3.2亿元,采用EPC模式建设,进一步整合设计、施工、监理一体化进程,实现产业模式和产业链同步转型升级。 先遣队来到金沙江左岸炭山坡坡顶,不得不感叹,这第一只“螃蟹”好吃:彼时新能源炙手可热,然而行业方兴未艾;却也难吃:隔行如隔山,万事总是开头难。 集思广益,以“中国制造”的智能光伏电站解决方案,降低因组件倾角差异、阴影遮挡对发电量的影响,设备重量轻、体积小,减轻运输和安装难度。建设期间,团队在缺水缺电,旱季酷热、雨后交通不便等环境下,有条不紊完成各项工作。不到一年,顺利投产发电成功并网。 值得一提的是,电站将项目开发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在光伏板下方近地面种植芒果、番茄、金银花、花生等经济作物,提升荒山利用效率,既是“阳光银行”,也是“绿色工厂”。“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产业新模式,为当地百姓带来绿色“伏”利。 成功挑战攀西原野的地表褶皱,建设者点亮发展之路,传递阳光之暖。大江南北四处落地生花,把夸父逐日的神话变为现实。四川、云南、新疆、西藏、甘肃……从戈壁滩图到世界屋脊,处处可见追光脚印。 中尼边境,格桑花开。在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江当乡,冬日暖阳下,1000余亩的太阳能光伏板阵列气势恢宏。光伏新区带来新面貌,村民从前烧柴火、牛粪的场景,如今已被家家户户便利的取电用电所取代。 积累丰富建设经验,新能源名片再添新身份。 依托九龙河水电开发,推动流域内装机总容量约70万千瓦3座光伏电站建设运营,充分利用当地荒草地及牧草地,打造四川省甘孜州清洁能源示范基地。 2023年12月29日,九龙县华丘寺山顶聚起“阳光湖泊”,由水电七局自主投资建设的溪古光伏项目首批发电单元正式投产发电,电流将从溪古水电站并入四川电网,最终并入国家电网,高原绿色能源输送至全国各地。 溪古、斜卡光伏项目均采用“光伏+乡村振兴”“光伏+旅游”“光伏+产业带动”“光伏+生态治理”为理念的“1+N”开发模式,以清洁能源为基础,延伸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为杜绝“卡脖子”难题,苦练制造内功。引进组建3条光伏支架独立生产线,建成后可实现型材日产能60至70吨,焊管日产能80至100吨,综合年产能5万吨。集中装备制造优势技术力量,遣精兵强将成立光伏支架生产专班,实现设计、工艺、制造和技术服务无缝对接。2023年,水电七局首条光伏生产线成功生产。 高度!攀登亮剑无人之境 新能源常被诟病“靠天吃饭”,但总有人能用智慧解决。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的世界最大水光互补电站——柯拉光伏电站,为破解此类难题提供了范本。 全长1571公里的雅砻江,是金沙江最大支流,其流域范围内丰富的天然新能源资源,可形成总规模超1亿千瓦的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 坐落于雅砻江的两河口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是四川省内最大的水库电站。而从柯拉光伏发出的电,将接入两河口水电站,实现“水光互补”,形成稳定电力,再“打捆”接入电网送出。 “柯拉”为藏语,意为“三块大草坝”。电站装机100万千瓦,占地2.5万亩,约为2000多个标准足球场拼接在一起;光伏支架用钢量近5万吨,相当于再造一座“鸟巢”体育馆。 场址海拔4600米,最低气温零下25度,氧含量仅为平原地区的50%,紫外线辐射却高出90%,每天6至7级的大风,瞬时风力达8至9级……这本应是无人之境,却有一群人在这里扎下了根,甚至在这里度过新年。 众人印象深刻的开工“第一顿”,是坐在一起吃的方便面。泡面的水取自河里,因高原气压低,沸水温度只能达到85度。昼夜的极大温差和稀薄的氧气,令现场人员的施工效率比在平原要慢三分之一。 而施工材料则需通过27道盘山公路昼夜运输。随车程驶近,两旁林木逐渐变为草甸,狭窄的山路可操作空间极为有限,每一次错车使人心惊肉跳。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2023年6月25日,柯拉光伏正式并网发电。工程年平均发电量将达20亿度,电站装机规模后续有望扩展到300万千瓦以上,和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互补电站一起,构成全球最大的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基地。承接能源的交互,它的意义指向未来。 另一项超级工程扎拉山光伏电站,同样位于高原苦寒地区。占地超18平方公里,相当于13个大兴机场拼接在一起,装机规模达117万千瓦,是四川省装机规模最大的新能源项目。项目建设正酣,全体建设者正锚定年度生产目标砥砺前行。 在腾格里沙漠,则是另一番极端的地理环境。狂风裹挟沙石,但光伏发电项目,正在为此地的治沙止漠提供更多可能。 甘肃武威凉州区20万千瓦光伏治沙基地项目是国家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光伏大基地项目,也是中国电建投资、建设、运营的首个光伏治沙项目。 “光伏治沙虽然是以光伏发电为主体,但防风固沙、生态保护修复、农林牧草沙旅产业协同发展同样重要。”来自四川资中的项目负责人周建辉介绍,这是他们第一次驻地在沙漠,第一次搞沙漠治理……通过太阳能开发与腾格里沙漠治沙有机结合,使沙漠生“金”、生绿、生水,实现双赢。 2023年12月21日,凉州光伏治沙基地正式全容量并网发电,光伏蓝海源源不断迸发出生态绿电。
广度!铁军奔赴大洋彼岸 如今,光伏产业已同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一起,被认为是“中国制造”最靓丽的三张“世界名片”,折射着汇集全球的澎湃活力。 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打开门谋发展。他们将“绿色”打造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底色,追光之旅随之扬帆出海。 在菲律宾马尼拉以南,塔阿尔火山脚下的拉古纳湖畔,成片光伏板闪烁“涟漪”。 这是水电七局承建的首个海外EPC新能源项目——塔纳万和马拉贡东光伏电站。项目由2个独立光伏发电站组成,相距60公里,总装机容量128兆瓦,安装光伏板约20万块,占地总面积129公顷,平均每年发电量可以为约16万个家庭提供清洁电力。 东南亚国家光伏市场竞争激烈,本地企业和国际企业百舸争流,奋力争夺市场份额,成为博弈的赢家并非易事,43岁的项目负责人李天军深有体会。 比起十年前干的万家山光伏电站,这里的难度系数倍增。热带岛屿炎热多雨,施工资源相较匮乏,施工成本高,施工效率低。 很快,项目迎来第一个难题,当地许可证数量繁多,办理手续过程繁琐、难度大,对工期极为不利。 “外来和尚”要念好“本地经”,项目部全员绞尽脑汁,极力扩大“朋友圈”。从雇员到当地居民,从供应商到业主,以真诚与耐心做好分工协同,成功取得临时施工许可。 作为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及其周边地区交通大部分时间都异常拥堵。为保证工程建设进度,建设者及雇员必须在天亮前到达现场卸货。高峰期,每天到场的各类运输车辆超过20趟次,所有到场车辆卸货、入库均及时完成。 地处海岛且建设恰逢雨季,工程现场初期满是泥泞,沟壑纵横。为应对当地种植用地土壤松软的问题,项目部提前采购大量块石作为路基材料,确保物料运输车辆和场内转运车辆的顺畅通行,同时为施工人员准备充足的防护用品。 2024年7月17日,历经8个月不懈努力,电站正式落成。菲律宾能源监管委员会主席、甲米地省省长、马拉贡东市市长等现场见证,赞赏建设成果。 一束光,化作一度电,或带来光明,或传递温暖。片片蓝海足以证明,光能可行,新能源可行,足以承担全球能源转型之重任。 阳光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十年沐光前行,这趟追光之旅或许才刚刚开始。(责任编辑 黄琪)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