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帮扶 践初心 寻归属

————记7·7观影《山歌》

发布日期:2021-07-11   信息来源:五分局   作者:石周刚   字号:[ ]

7月7日,水电七局团委彭山片区组织观影《山歌》。

该片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脱贫攻坚为题材,以“人民的美好生活,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为背景,在四川省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清华女高材生赵琳和“智多星”何斌,用智慧和真诚,与村民上演一出出“好戏”,最终打赢脱贫攻坚的最后一战。

拉强生活和上学,村民洋芋、白菜、萝卜价低销售难,“老舅”哈奇“脱单”,阿英继续上高中,三河村发展羊肚菌种植,火普村羊肚菌种植失败,村民搬入新建安全住房而拉提大叔难离故土和担忧搬迁后的生计,“天梯”到峭壁上开新路,老红军永金爷爷讲述“彝海结盟”故事……荧幕流过一幕幕,而身为深入大凉山腹地、扎根深度贫困彝区三年,脱贫攻坚的帮扶者、参与者、见证者,自己被其中多点触及情感内心,也感慨颇多!三年所见彝乡的一切和经历的点滴也都不由地在脑海中浮现,放映着属于自己的那部“电影”。

  

忆往帮扶

初到大凉山深度贫困彝区,外来帮扶干部在语言、工作、环境、条件、饮食、心理等方面,无不面临着挑战、压力和不适,自己也不例外。但现实直接摆在眼前的,是进村进组进户不通公路或是没硬化的泥泞毛路,村民老少吃的是土豆、荞麦馍馍、圆根酸菜汤还吃不饱,住的是墙体开裂、屋顶盖着木板泥巴黑瓦的土坯房,衣物少而冬天穿不暖,破旧土坯房内黢黑杂乱、家徒四壁,大多数村民包括幼儿听不懂也讲不来汉话或普通话,很多学生辍学或失学,文化程度和水平普遍严重偏低,村民喝不上干净的水且水量不足或存在季节性缺水,村民看病贵看病难且生命健康意识淡薄,不少年轻人一身力气却无一技一术之长或没有就业机会,大多村民种植洋芋包谷荞麦及少量花椒、养殖少量鸡猪牛羊马,农业发展单一传统而缺乏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农产品没有市场难外销,家畜家禽散养乱窜,环境卫生和生活卫生习惯差,大多数贫困村不通通讯信号网络,部分贫困群众不通生活用电,村党支部与村委会没有活动室阵地……亲眼目睹、切身经历着大凉山深度贫困彝区的一切,自己唯有选择留下和坚持,因为自己生长于贫困农村,彝区便如同第二个家乡,更因为自己深知组织选派5700多名凉山州外综合帮扶队员投身大凉山彝区主战场扎根帮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感知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真的需要我们,党员的本色初心、情感的真切融入都坚决不允许自己打退堂鼓甚至当“逃兵”。虽然个人力量有限,但大凉山大地上一万余名州内外帮扶干部、数万名各级各类扶贫干部齐心聚力,屡屡微力也必将汇成攻破深度贫困堡垒的磅薄力量!

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大凉山彝区“直过民族”最大的发展机遇。经数万名扶贫干部与一百多万贫困群众一起干、一起苦、一起拼,通过推进学前学普(学前学会普通话)、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中高等教育扶持、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彝家新寨、参照彝家新寨标准安全住房政策)、移风易俗、感恩教育、产业发展、禁毒治毒戒毒、四好建设(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基本医疗代缴、接通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和网络通讯信号、组织技术技能培训、组织外出务工和公益性岗位就业、全域结对帮扶和后备力量“传帮带”打造带不走的队伍、“三建四改五洗”消除视觉贫困等全面攻坚任务,最终如期取得了凉山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创造了艰苦奋斗、战胜贫困的奇迹。脱贫群众全面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生活用电都有了保障,“一步跨千年”的大凉山,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经三年艰苦卓绝的持续攻坚,凉山富民产业遍地开花,一批现代产业园区相继建成投产,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经三年艰苦卓绝的持续攻坚,凉山现代文明蔚然成风,群众不仅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而且逐步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文明新风浸润美丽乡村。帮扶干部也把对凉山山川的深情,对凉山彝族老乡的热爱,对肩上责任和心中信念的执着,以三年帮扶岁月书写在了凉山大地之上。

  

《山歌》之感

影片约一个半小时,以艺术作品形式展现了奋战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群众的原生态故事。其中,感触最深之点有三。

“最大的扶贫是精神上的扶贫。”外部世界对大凉山的内部传统带来了巨大冲击,而贫困群众自身的成长蜕变,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实现生活有奔头,心中有信仰,眼中有光芒,脚下有力量,未来有希望,也更加凸显脱贫攻坚事业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山歌》中,村民们统一搬到整洁的新居、村里发展羊肚菌种植产业、桀骜不驯的“天蓬”主动坐上外出务工的汽车,“老舅”哈奇重燃生活的希望......无不代表着三河村、火普村乃至更多的贫困村的命运已经彻底改变。阿英、拉强代表着新一代青少年而拥有无限希望,他们书写着个人的人生,书写着村庄的未来。

“群众利益无小事。”对老百姓来说,其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洋芋、萝卜价低难销,拉提大叔搬迁,羊肚菌种植失败村民投入无收,阿英想上高中而父亲“天蓬”想着嫁女收彩礼......家家有困境,人人有难事,只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为群众办实事,才能得群信任,才能破除脱贫致富路上的“绊脚石”,才能践行党员的初心使命服务于民,初上任到三河村的赵琳,遇到“老舅”无理取闹上吊采取“先解决问题再说”,就是最显而易见的。

“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同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讲究方式方法解决问题。何斌对哈奇哭闹上吊、拉强逃学的强硬制服,对哈奇“失约”的谎言,解决阿英继续读书费用问题却未改变“天蓬”嫁女决定,赵琳对比读书与彩礼“经济账”让“天蓬”同意阿英继续读书,以生活心理上的关心关照走进打开拉强内心,并解决了同学们对拉强的排斥孤立。攻坚工作正是在解决贫困群众这样一个个“困境难题”的过程中逐步全面推进。

 

帮扶之感

回首帮扶岁月,总结攻坚历程,心有些许所得所感。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向深度贫困地区发起的攻坚战,这场战役消除了绝对贫困,诠释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

脱贫攻坚精神是消除贫困、共享富裕的人民至上精神。

人民至上,是脱贫攻坚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的价值取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脱贫攻坚始终把“一超六有(也称‘两不愁三保障三有’)”、“村一低七有”、“乡三有”、“县三率一度”作为衡量实效的重要标尺,印证了党始终挂念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心念人民群众的生活冷暖,汇聚合力打破困扰贫困群众的贫困“枷锁”,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人民群众所向往的幸福美好生活,让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飞”入千家万户。

人民至上,是脱贫攻坚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执政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根本,竭尽全力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是党向全国全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消除贫困的斗争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持续向贫困宣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力度、规模和投入,推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脱贫攻坚精神是敢于攻坚、勇于担当的不懈奋斗精神。

敢于攻坚是脱贫攻坚中蕴含的奉献精神。敢于攻坚、甘于奉献的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攻克了一个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以来,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用执着与拼搏诠释了无私的奉献精神。

勇于担当是脱贫攻坚中历练的顽强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面对脱贫攻坚中情况复杂、任务艰巨的现状,不计其数的扶贫干部带领贫困群众共同打通了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把扶贫脱贫落地,以久久为功的实干担当精神催生出长远持续的脱贫成效,让贫困群众真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脱贫攻坚精神是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的求真务实精神。

因地制宜是脱贫攻坚中凝练的宝贵经验。“精准扶贫”首次提出时,习总书记就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脱贫攻坚是在充分了解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发展需求意愿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脱贫路径、帮扶措施,统筹结合贫困状况、地理条件、发展状况等情况,因地制宜地扶贫、减贫,进而全面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接地气、见实效。

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中体现的科学态度。精准扶贫贵在“精准”,“精准”贵在脱贫成效精准。习总书记曾指出,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严格落实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才能保证精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确保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保证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彝海结盟纪念碑下,一首《唱支山歌给党听》缓缓响起,永金爷爷“生日快乐”,亦是我们党“生日快乐”。《山歌》也在《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旋律中、在凉山州各深度贫困县脱贫摘帽后的新村新貌、幸福生活和影片拍摄花絮中闭幕。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衷心祝愿深爱和战斗过的彝乡今后更加美好、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也愿悦耳的大美“山歌”继续响彻和回荡在大凉山的高山峡谷之间,并传唱到华夏大地更远的地方!

在接下来的新征途中,自己也将弘扬和赓续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怀揣“正能量”和“大情怀”,以先进为榜样,始终忠于党和人民、践行初心使命;始终迎难而上、克难奋进,不断锤炼务实作风,以实干比实功、以实干求实效;始终保持赶考心态,积极回归融入公司分局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奋进新时代、续写新篇章,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


帮扶地(喜德县洛哈镇)脱贫摘帽前后对比图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