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重点报道

【身边人身边事】追光者

发布日期:2021-05-07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雅玲  字号:[ ]


  地下200米,超大跨径的地下厂房,大于100平方米,大跨度、大断面的洞室多达19条,最严格的安全文明施工,全新的管理方式,使得杨房沟水电站显得“与众不同”。
  在这里,有一群坚定的追光者。他们中有资深的老将,有年轻的尖兵;他们在平均深埋250米,超过10万平方米的 “舞台”上,用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点亮精彩。
  团队领头雁袁平顺
  上午在总承包部开完输水系统安全鉴定活动会回到营地,吃完中午饭来不及休息片刻,团队领头雁、资深老党员袁平顺又匆忙赶往工地,现场蹲点,准备迎接下午木里县生态环境局来工地开展的生态环境监察。安排好现场物料规整,吩咐好安全文明施工……傍晚时分,匆忙收拾好电脑,携满身来不及洗去的尘土,他又行色匆匆地坐上车,风尘仆仆地连夜赶往700公里外,准备参加公司第二天一早就要召开的会议……
  望着窗外熟悉的风景,夜幕中渐渐后移的群山,袁平顺颇多感慨。700余公里道路,过桥,穿隧洞,5年多来,他自己都记不清来回奔波多少回了……
  5年前,初来乍到,工作曾一度举步维艰。首个百万千万级EPC工程,管理升级变革,面临大型地下洞室、高边墙开挖难、洞室通风散烟难,以及现场高标准、严要求、重奖罚等一系列难题。但他没有退缩,没有畏惧,而是扑下身子沉下心,带领团队不断进行工艺改良,技术变革和管理创新。
  “干工程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唯有苦干、实干!”常年在一线,袁平顺习惯了打硬仗。当岩锚梁处于关键开挖期时,他紧盯施工流程,树好党员“示范岗”;开关站因地质原因导致工区接面时间严重滞后时,他冲锋陷阵,当好“突击队长”;为打好清水混凝土攻坚战,他更是寸步不离,成天守在现场,任好“指挥长”……
  5年间,工区连获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省部级工法3项……正是不断的探索和大胆创新,一个个困难迎刃而解。
 部级样板工程、业主A级样板工程,四川省工人先锋号、电建集团青年文明号、优秀项目经理部、先进党支部等荣誉接踵而来……
  技术带头人肖厚云
  肖厚云一米八的大高个,一脸谦逊的笑容。作为团队里成长起来的年轻优秀干部,他敢担当,乐奉献, 36岁成为工区常务副主任,38岁被分局定为技术带头人之一。
  2016年1月1日,肖厚云作为工区首批进场的三位拓荒者之一,在这里一待就是5年。
  工程初期,这里不通网络,没有电视,连电话也时断时续。他有过几个人挤在活动板房里一张床上的经历,看着工区第一块场地硬化……
  困难不止于环境艰苦。技术难题才让他夜不能寐。开挖爆破过程中,工区面临系列技术难题,肖厚云就和大家一起披星戴月,潜心研究,果断运用“三步开挖法”打破瓶颈,解锁开挖秘匙。
  当主厂房提前7个月完成开挖支护后,连日在现场督战多日的肖厚云才稍稍放松些。
  “这些年,让我最为感动的还是师傅袁平顺,带着我干了京沪高铁、猴子岩,又跟着他来到杨房沟。别看师傅都50来岁了,还劲头十足,工作态度严谨,学习一丝不苟。这个事情对我触动特别大。”
  没有80后的浮躁,肖厚云坦言:“工区学习考证氛围浓厚。大家都在EPC项目管理中经历蜕变与新生。我现在习惯每天下班前对第二天的工作列个计划,并按重要程度进行标注。”
  2020年春节,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肖厚云呆在工地,心急上火,牙疼,半边脸都肿了吃不下饭,可他坚持在一线,为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忙碌。
  5年里,除了自己的成长,肖厚云最开心的还是女儿的出生,他说,女儿是他不断前进的动力。女儿满一岁,他不能回家,只能看着手机视频里牙牙学语的女儿,认真地对她说:“宝贝女儿,对不起!我只能在这里祝你生日快乐了!”
安全管家王建兴
  “这几年,我就像开上了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思想必须高度集中,不敢有半点懈怠,关注工地安全,时刻在紧张中度过。”工区安全总监王建兴对杨房沟的安全管理工作深有体会。
  地质条件复杂,洞室埋深大……施工高峰期,工区有80余个施工点,再加上大规模排架搭设和危大模板施工等,安全这根弦每天都崩得紧紧的。
  “施工风险大,各类检查频繁,那就要求我们高度自律,把高大上的规范变为常规动作。”工作21年,今年40岁的王建兴施工经验丰富,做过总工,当过生产副经理,现在干着安全。“安全工作风险极高,压力极大。但我服从组织安排,对工作我绝不挑三拣四!”
  又是一个忙碌的日子。为进水口1、4号塔同时浇筑,以及交叉作业潜在的安全风险,王建兴匆匆赶往现场。“严格执行作业票制度,明确各设备的运行区域,门机、塔机、天泵三台大型机械指挥人员必须做到‘三机联动’……”安全作业交底,王建兴现场宣讲,仓号落实……
  “螺丝钉”黄宗洲
  “哈哈!参加四人赛,尽管网速慢,但我今天还是又赢了一局。”作为工区学习强国里积累得分最高的霸主,每天去学习强国打卡学习,提升党性修养,成了老党员黄宗洲雷打不动的习惯。
  参加工作30年,党龄13年。5年里,老黄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家里的大小事黄宗洲从来也不闻不问,确实也没时间管。他满脑子是如何高效配置资源,不让任何一个点面窝工,不让任何一台机械闲置……
  是啊,施工点遍地开花时,工区有千余人作业,有百余台设备运转,作为调度室主任得紧盯着每一个点正常运行。紧张时,他恨不得生出个三头六臂来。
  “我只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往哪里钻。”曾经的总调,如今的施工部副主任,“只要能发挥一个党员的作用,能为工区做贡献,在什么岗位我都无所谓。”老黄说完,习惯性地捋了捋额头的头发,愉快地笑了。
  5年多来,在新坐标——杨房沟EPC工地,还有许多像他们一样的工程坚守者,正奋笔疾书,正用共产党员的初心撰写着生动鲜活的杨房沟故事……(责任编辑 李满仓)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