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百人百事】扶贫路上践初心

发布日期:2021-05-27   信息来源:分局机关   作者:卢微   字号:[ ]

2020年11月17日,对于水电七局五分局外派驻村扶贫干部石周刚来说,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这一天,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他帮扶的凉山州喜德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同时,凉山州11个贫困县、四川8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

   在他看来,仍要坚持以不胜不撤的战斗贫困精神,坚守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阵地,坚决不当逃兵。目前,他仍在脱贫攻坚一线,用青春和汗水,用真心和真情,继续践行党员的初心。

石周刚(左)走访贫困户

   脚下沾有泥土 心中沉淀真情

   石周刚,1994年出生,土家族,朝气、热情,大大的眼睛,温暖的笑容,大学毕业4年后,到喜德县洛哈镇扶贫三年……这些,都可以用来描绘这个坚守扶贫攻坚一线的“90”后党员——“石头”。

   2018年6月,怀着满腔热情和些许忐忑,出发前往凉山州喜德县洛哈镇。

   还未适应当地饮食习惯的石周刚,反复学习领会系列上级关于精准扶贫的文件精神,思考作为一名外派帮扶队员,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精准扶贫、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关键在于精准。只有做到精准,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才能解决群众的所思所盼,才能加快群众的脱贫步伐。

   要做到精准,必须要摸清情况,心中有数。

   由于自然灾害,洛哈镇自发搬迁至县外西昌、德昌周边的农户很多,而县外的自发搬迁户未被识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此,石周刚跟着包村干部,逐户拜访,逐步摸清贫困户的人员状况、收入来源、居家条件等情况。

   印象深刻的是,一次“石头”与阿洛村第一书记、村长从西昌市出发,开车到开元乡入户,因为不能准确知道农户的现居住地,只能一边走一边问。上山是一条长满茅草的丛林小道,茅草几乎没过人头。顶着烈日爬到半山腰,“石头”身穿的T恤短袖已被汗水湿透……爬一段、歇一会,用五个多小时上山,而山上只住有父母和儿子两户。入户下山,晚上9点多回到西昌市,与其他入户小组完成情况汇总已到晚上10点多。

   还有一次,“石头”和洛哈村第一书记负责调查木古宜莫村最偏远的四户贫困户。7点出发,行至中途,必须过河方可入户,然而河面无任何过河设施,只能选择脱掉鞋袜、挽起裤腿,摸索着淌水过河。

   调查结束,傍晚回到镇上,当晚“石头”突发胃疼、发烧,但因洛哈镇大排查入户调查任务重、时间紧、人手少,他坚持几天等到入户完毕后,下山去县城医院检查肠胃出血。

   心疼之余问他如何坚持下来的?他只是嘿嘿一笑:“我刚来五分局,邹利兵局长就告诉我们,年轻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一直记着呢……”

   “精准扶贫是好政策,大凉山跟家乡一样,都是贫困山区,你不仅要去,更要干好,要同帮扶家乡扶贫一样。身为男儿,自然要吃得苦中苦,稳得住、担得起,家里尽管放心,在我们在。”家里人特别支持。

   彝族贫困人口,尤其是自发搬迁户大都居住分散且偏远,对于“石头”而言,白加黑,五加二是常态,上山下水、日食一餐是常态,但是七局教会他,实干、坚持才是硬道理。

   快三年的时间里,石周刚翻山越岭入户400余户,多达600余次,用双脚丈量土地,用走了900余公里的脚把贫困户连一起,组织“凉山大讲堂”集中学习19次,做专项软件资料400多卷,填写手册等资料1000余本(份),把扶贫责任扛在肩上,走进贫困户心里。

石周刚(右)就地解决午饭

   善用优势资源 增强脱贫力量

   产业发展,是洛哈镇在脱贫攻坚中的短板和弱项。“石头”挂职以来,一直心系产业发展,经常与当地干部探讨如何突破产业发展脱贫的瓶颈,聆听其他林业、农业专业帮扶队员关于当地产业发展的意见,并虚心向他们请教学习农牧林业的知识。

   不仅组织贫困村产业指导员调查贫困村产业发展情况、宣讲产业发展政策、指导解决技术及销售难题,还根据村产业实际制定发展规划。

   整合力量组建农牧专家服务团队,并在此基础上,以队员加入县级志愿专家服务团队形式,送志愿服务下乡进村到户,在都来村、马觉村为农户进行花椒剪枝、施肥、打药,实现在共同劳动中给种植农户讲解传授种植技术,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累计完成300余亩花椒的种植管理。

   充分利用洛哈镇与湔氐镇全域结对帮扶的资源,组织帮扶队员到湔氐镇调研考察产业发展,结合实际统筹协调引进优良产业,坪其甘村成功引进了“中华土蜜蜂”养殖产业,年产值约20000元,贫困户年人均增收377元;坪其甘村与洛哈村合作发展集体经济,分别投入380000元、100000元,在洛哈村瓦古的组实施“黑木耳”种植产业,贫困户年人均增收812元;洛哈村2019年与铁骑力士达成代养协议,发展生猪代养。

   “决胜脱贫攻坚,是央企应扛起的责任担当!”分局党委书记祝建坤鼓励“石头”,委派相关人员前往洛哈镇正洛村,对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当地贫困群众送上温暖慰问。

石周刚(右)完善入户资料

   只为同胞笑脸 坚守扶贫初心

   “石头”所帮扶的洛哈镇,属于深度贫困、偏远的高山乡镇,地理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

   出生于湖北利川土家族自治区的“石头”深知,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在入户调查中,他发现,洛哈镇贫困,除自然条件制约外,更受到知识匮乏、思想僵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因素的束缚。要解决这一根本性问题,只有采取文化扶贫的方式,才能一劳永逸,标本兼治。

   “我喜欢上学,我喜欢我的老师和同学……”现在就读于向荣中学初一(6)班,15岁的拉马伍牛笑容灿烂。

   拉马伍牛在家里排行老三,她的家以前为土坯房,享受易地移民安置住房住房政策,2019年10月入住砖混楼房。2020年度年人均纯收入8781元。

   跟拉马伍牛一样高兴的,还有一批人。他们就是像“石头”这样驻村扶贫干部。

   “石头”刚去没多久,他了解到洛哈镇镇域八个村,村上均无小学,村小学生上学不得不走路到集镇的镇中心小学,周日至周四寄宿在校。“石头”了解情况后,面对阿洛村到镇上的路途较远,且雨季途中过河点、边坡存在安全隐患的现状,他决定在工作之余,护送阿洛村的小学生放学、上学。

   “石头”还与阿洛村驻村队员“老张”商量护送之事,二人想法不谋而合……就这样,去年雨季期间约三个月,他们周五中午护送学生回村再返回镇上、周日上午到村或者途中接上学生到校,直到去年年底过河点修建好过河通道。

   此外,与所在的水电七局五分局党委联系,组织青年志愿者走进正洛村幼教点,与小孩子互动,绘画,捐赠学习用具和体育器材,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

   石周刚还协助村党支部制作党的精神宣传展板,营造浓厚红色文化氛围;脱贫攻坚宣传横幅,营造浓厚的脱贫攻坚氛围;协助村两委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形成共同议事决策、分工协作、积极互动的良好局面。

   扶贫工作三年,一说到石周刚,大家都会翘起大拇指,“你们的小石特别能干事,也特别能成事。”在正洛村,当地驻村第一书记胡琏高度评价石周刚。

   如今,“石头”帮扶的洛哈镇几个村,贫困的彝族同胞搬进了新家,修了硬化路,通了自来水,用上家用电器,村里还有了村医……

   经过快三年的用心、用情、用力帮扶,石周刚被评为凉山州喜德县脱贫攻坚优秀综合帮扶工作队员及2018年度优秀综合帮扶工作队员。

   被问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石周刚理了下思绪,语句铿锵:“这里虽然已经摘帽,但是如何巩固脱贫成效,还需要下一番功夫。不到最后决不收兵,这是央企的职责,也是一名党员应有的担当。”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