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今年春节不一般,受疫情影响,项目任务重,叶巴滩水电站不停工。有这样一批“打工人”,为确保工区顺利完成履约任务,留了下来。我们来看看水电七局五分局叶巴滩砂石工区坚守岗位的“打工人”是如何过年的。
大红灯笼高高挂,贴对联,贴福字等节庆饰品点缀了平时“叙利亚风”的营地,显得喜庆又温馨。厨房里的大厨正在为大餐忙碌着,宿舍里刚从工地回来的小伙子们正在大扫除,院子里拿着撮箕扫把的大叔们也在清理着垃圾,小青年们把工区早早备好的糖果、坚果、水果都打包搬到餐厅,大家都为迎接新年做足了准备。
“吃饭啦,吃饭啦,这么丰盛哦,喝酒的坐过来……”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打工人”的年夜饭开始了。有鱼、腊肉、香肠、松茸炖鸡……全都是硬菜呀,丝毫不输“朋友圈”的年夜饭。
“一来一去一个月时间就没了,还是等到疫情稳定了再回去吧。”话语朴实简单。正和家人通电话的是来自陕西的单身青年陈力,因为疫情原因,积极响应政府“就地过年”倡议,自2020年3月进场,已经快一年没回家。“不回去相亲吗?放弃过年这么好的机会”。他只是笑了笑,没有多余的话。
“苏总,你们老家属于高风险地区,回去了再进场就难了。”综合部小姑娘问道。“我两年没回家过年了,去年正该我值班,今年又是疫情,我们那里是高风险疫区,唉,回不去了。”来自东北黑龙江的苏金伟十分平淡。今年初,东北疫情突发严重,苏金伟所居住的县城又是疫情重灾区,再加上工区施工任务重,料场不停工,独处异乡的他早就做好准备留在工地过年,家人也很支持他。“心里还是有一些遗憾,已经两年没有回家过春节,家里疫情又很严重,还是很担心,只能通过视频陪家人聊聊天。”
像陈力和苏金伟这样坚守岗位的水电建设者,叶巴滩砂石工区有百余名。他们都来自不同地方,陕西的、湖北的、黑龙江的、四川的……大家因为缘分聚在一起。
为了让来自天南地北的留守职工暖胃暖心,感受到家的温暖,工区也在后勤服务上下足了功夫。大年三十上午,工区就给留守工地的外协队民工兄弟送去了水果。工区食堂也早就备好了新鲜的水果蔬菜,让大家在异乡过好年。
都说有家人在一起的地方才叫家,要家人黏在一起才叫过年。或许因为今年特殊的原因,你、我、他、她都没能和家人团聚,只能通过视频和家人、朋友互道一声“新年快乐”。不回家不代表不想家,只是在安逸和责任之间,他们选择了后者。(责任编辑 黄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