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汕铁路从“南粤中心”广州出发,跨越山川河流,途经“粤东门户”惠州,向东延伸,抵达红色革命老区汕尾,宛若一条“丝带”将三地串联。2021年1月29日,水电七局广汕铁路5标第一长隧——磨刀坑隧道贯通了!
 磨刀坑隧道贯通现场
知行合一 “1995米”见分晓 磨刀坑隧道全长1995米,位于惠州市仲恺高新区西坑村,进出口均为斜坡地段,交通不便,地势起伏较大,局部浅埋,断层段及围岩节理密集带岩体破碎,开挖易引发涌水、塌方等突发灾害,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是广汕铁路5标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之一。 1995米,“不打无准备之战,不打无把握之战。”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严格实行逐级技术交底,使现场施工与安全作业进一步具体化,并根据关键节点动态调整工期,为工序衔接及均衡生产提供保障。 1995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四化”理念深入贯彻在磨刀坑隧道施工现场的每一个角落,智能化钢构厂、液压自行式仰拱栈桥等先进工装设备,成为隧道攻坚的利器及各工序环节的“颜值担当”。 看,磨刀坑隧道进出口的钢结构加工厂,焊花飞舞,数控等离子切割机、数控弯曲机、数控工字钢冷弯机、数控网片焊接机、小导管冲孔机合奏出标准化、智能化的“智造”交响乐,生产出的钢架、连接板、钢筋网片、超前小导管等成品,排列整齐,井然有序;全自动液压带模板仰拱栈桥如“变形金刚”一样灵活伸展组合,既不妨碍前后方施工,又不影响出渣进料车辆通行,使得掌子面及仰拱初期支护、绑扎钢筋、衬砌回填施工同时开展,大大提高了隧道施工的循环进度。 “水电七局现场机械化施工、标准化作业抓得实。通过贯彻“四化”理念,提高施工效率,为现场快速高效施工和工程质量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广州工程指挥部指挥长高度评价广汕铁路5标隧道施工。
 磨刀坑隧道钢结构加工厂
安全质量 “24小时”不松懈 “工期再紧,困难再大。每天24小时,工作标准不能降低,安全质量不能松懈。”项目负责人时常叮嘱各级管理人员。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项目部以“质量事故零容忍”的态度,明确磨刀坑隧道质量管理目标,严格落实技术工艺标准的控制和执行。 24小时行动“拉满弓”,项目物资部及试验室对隧道所用原材质量共同进行管理,严控材料入口关,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不定期的抽检,从源头上保证了工程质量。同时,项目部把外来检查、观摩作为宣传形象、展示实力、查找不足、促进管理的良好机遇,结合磨刀坑隧道安全检查暴露出来的不足和缺陷,认真查找分析产生原因,并制定相关措施进行整改,确保隧道质量“24小时”受控达标。 24小时安全管理精准到位。项目部通过常态化安全学习、培训等,对一线生产员工进行全方位安全教育活动,累计开展安全质量教育培训200余次。针对隧道安全,采用“一图四表”法进行风险管控,制定《雨季施工保障措施》、《防洪应急预案》、《风险控制点》等多项保障措施,建立突发事件预案机制,积极组织消防、防洪等安全应急演练,强化全员安全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多措并举,确保本质安全。 正是项目部的超前谋划,科学组织,高标准、严要求,安全质量“24小时”不松懈,让磨刀坑隧道开工至今,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 凝心聚力 “468天” 鼓干劲 1995米,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列车通过只需短短的21秒,建设者却要为此付出468天风雨无阻地坚守。 这468天,为高效实现磨刀坑隧道贯通目标,党支部以工程项目为依托,以施工现场为阵营,按照“围绕生产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原则,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奋战六十天,决胜收官年”劳动竞赛活动,组织党员突击队、青年先锋队,以特色党建活动与施工生产深度融合,凝心聚力,鼓舞干劲,掀起大干热潮。 这468天,是90后青年先锋队队员姚靖“破茧成蝶”的人生历程。“第一次干隧道,工作强度高,压力大,休息少,要不是党支部“心与新”对话和‘导师带徒’给我前行的力量和克服困难的勇气,隧道贯通这激动人心的一刻,我可能就看不到了。”姚靖满怀成功的喜悦说道。 这468天,是党员突击队队员们时不我待,争分夺秒,奋勇争先的拼搏之旅。“身为党员突击队的一份子,我没有什么故事可说,我是党员,把队员们凝成了一股绳,团结一致迎难而上,早日把磨刀坑隧道打通,是我的工作目标。”队长高宇话语坚定。 1995米,24小时,468天……千山万壑一跃而过。“通了,通了!”当烟雾散去,磨刀坑隧道两头的光线终于在贯通里程交织在一起,七局铁路人激动得手舞足蹈,欢呼声久久回响,声声振奋人心。(责任编辑 李满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