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题记 2020年,对于水电七局滇中引水项目而言极为关键。这一年,项目部聚千人之力,紧抓施工进度,重抓技术创新,狠抓安全管理,为后续滇中引水工程提速大干奠定了坚实基础。 击鼓催征,加速解渴 滇中引水工程作为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水资源配置工程,肩负着满足云南省6个州市36个区县1112万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的重任。 由水电七局所承建的滇中引水工程大理Ⅱ段施工4标全长22.673千米,包括4条隧洞,3座暗涵,1座倒虹吸,其中,隧道长度占线路总长的87.7%,地质条件恶劣,施工难度大。 为早解云岭之渴,滇中项目自开工以来积极发力,全力保证工程顺利推进。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经济一度按下“暂停键”。为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工程推进的影响,项目部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从紧密筹划到组织防疫物资、创建隔离区,仅用了10天。2月15日,项目部率先通过地方疫情防控指挥部验收,吹响复工复产号角,被云南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关注。
 2月15日率先吹响复工号角
复工后,防疫、生产两手抓。一方面,坚持就近用工原则,截断疫情输入源头。另一方面,紧抓隧洞掘进效率,加强技术方案研究,多举并施,掀起全面提速高潮。 4月9日,周官所首仓边顶板混凝土浇筑、品甸海隧洞首仓仰拱滑模混凝土浇筑; 6月16日,周官所暗涵第三段地下连续墙完工; 7月1日,品甸海隧洞出口顺利进洞; 7月10日,狮子山隧洞5#施工支洞顺利进洞; 7月28日,狮子山隧洞辅助交通洞顺利进洞; 11月5日,周官所暗涵启动回填; 12月9日,狮子山辅助交通洞掘进至主洞…… 一个个节点展现的不仅是七局速度,更蕴含着七局人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在关键线路狮子山隧洞施工过程中,面对围岩条件恶劣、斜井施工滞后等困难,项目部创造性地增设一条辅助交通洞,以“长隧短打”增加工作面,提升隧洞掘进效率。 辅助交通洞洞内基本为Ⅴ类围岩,多断层破碎带。为保证施工进度,现场技术人员主抓工序衔接,咬准一个“稳”字,狠抓一个“赶”字,以月进尺80米的“小步慢跑”,历时134天,于12月9日顺利掘进至主洞。 在这场与时间较量的比赛中,一千多人披荆斩棘,加速奔跑。提前30天实现“长隧短打”,逆转工期450天;提前45天实现滇中引水建管局下达的年度产值目标,完成年度目标产值124.5%,2020年,滇中引水项目部“加速解渴”的脚步从未放缓。 创新引擎,扭转乾坤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滇中引水项目在如何写好“优质工程”这篇大作上,创新一直是破题的关键所在。 自项目开工以来,软岩大变形、有毒有害气体超标、斜井施工滞后、林业报批迟缓等难题,都曾让项目部的人寝食难安。“没有条件我们就尽可能创造条件,我不相信一千多个人的头脑都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项目经理殷本林的话掷地有声。 集思广益,难题逐个突破。与中国矿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工艺工法创新,实现了以工艺促质量的管理目标。 在隧洞底板衬砌上,项目引入“自行式栈桥仰拱滑模台车”,采用先底板后边顶拱的浇筑顺序,于底板两侧矮边墙设置固定模板和止水带夹具,彻底解决了此类工程中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差、气泡密集、蜂窝麻面等通病 。
 周官所暗涵混凝土入仓
为提高暗涵混凝土浇筑的装脱模效率和机械化程度,增强混凝土性能,项目研发“一外双内”组合钢模台车进行浇筑,并引入“一膜一布”的新型建筑材料——模板布,保证暗涵混凝土的优质浇筑,获得业主、监理单位的高度认可。 2020年,滇中引水项目部利用技术创新,攻克了洞内软岩大变形、斜井施工滞后、大断面暗涵施工等大难题,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让工程建设转“忧”为“优”。 “有了这两年的经验积累,以后面对再大的困难我们也有底气了。”在现场忙碌的作业队长叶建中笑着说道。诚然,每一次创造都是底气和干劲的摄入。这一年,项目通过科研课题4项,申报实用新型专利1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获得公司一等奖,QC成果获得中国水利工程协会I类成果,为2021年掀起大干热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常严长严,安全护航 “优质工程必须有牢固的安全网保驾护航”。滇中引水工程作为国家级重点工程、云南省一号民生工程,更是将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重抓。 “安全问题无小事”,这是项目安全总监鲁磊要求全体人员必须常挂嘴边、牢记心间的七字箴言。在安全管理上,项目部多举并施,以安全生产“四个体系”明确责任分工;以每日班前五分钟强化参建人员安全意识;以编制安全管理、节能减排、环水保等制度规范安全管理,真正做到安全监督工作全覆盖。 针对隧道内多瓦斯、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情况,项目部与地方应急管理局矿山救援大队签订合作协议,不定期邀请专业人员对有毒有害气体防控进行指导培训。 在工程技术部办公室,邹佳林正忙着在“滑坡牛顿力空地监测预警系统”中查看实时数据。他介绍道,项目部在狮子山隧洞出口边坡上安装了无线NPR锚索应力监测系统,对边坡进行实时监测。该系统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边坡变形情况传输至手机APP终端,监测人员可通过系统内的数据随时了解边坡变形情况;一旦数据出现异常,平台将启用自动报警机制,保证隧洞边坡安全。

这一年,项目部以“双零”事故为目标,以科技手段为依托,精准发力,将安全管理工作智能化、高效化,完成了工程建设的完美护航。 “水电七局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建管局的统一协调与安排,紧密衔接施工工序,重安全抓质量,掀起大干热潮,为实现全线顺利通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业主一纸贺信,寥寥数语,满含着对滇中引水项目部2020年成绩的肯定,更是对来年再创佳绩的殷切期待。 扶摇直上风休住,奋蹄扬鞭正当时。滇中引水项目部将凭借2020年打下的坚实基础,迈上滇中引水工程全面提速新台阶。(责任编辑 李满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