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活跃着一支年轻的90后,工地各个角落都能看到他们繁忙的身影,成为这里一道靓丽的风景,演绎着新时代的青春献歌。 第一次那么近距离的接触这些可爱的人,我特别感激,让我有机会和这些可爱的人相处。 我知道我不能用我稚嫩的笔触来写出,这几天我和他们相处中所有的感触,所有的感动,可是我想尽量去做,尽我最大的努力去记录他们。
感动工地间:学在施工一线,掌握现场施工技术 住在施工一线,体验现场施工生活 “一张张可爱帅气的脸,在炎炎烈日下,晒的黝黑发亮,脏兮兮的工作服有点与这些阳光男孩格格不入,白色的工作手套早已变了颜色”这是那些90后施工场面的真实写照。条件艰苦的施工地,还有简陋的居住环境,真的很难想象,在温室里成长的90后是凭着怎样的毅力和坚韧去完成这些工作。也许只有这些充满朝气的他们才能诉说自己的那份理想,我们,又岂能真正的理解他们那深深的水电情怀呢?他们是社会的新生力量,张扬地展现着90后的个性和独立。 记者用相机拍下了施工现场最美的几个瞬间: 瞬间一:烈日下的清凉 记者首先来到砂石厂,看到两个男生正在清洗场地,在师傅的指导下,他们很熟练的冲洗着,我微笑着说:“拍张照片吧,宣传宣传你们”,他们毫不羞涩地摆起了造型,支持我的工作。工作之余,我采访了他们关于工地生活的感受和体会。其中一位水电校的曾飞龙说:“为了体味一线辛苦,我时常在厂区工作中努力地做事情,有时甚至做着超出我体力事,不是为了表现,也不是三分钟热度,而是一种深受这里老师傅人格精神的感召和质朴厚重的性格力量的感动,而且我想改观大家对我们90后娇生惯养的评价,其实我们也有梦想与坚持!”。从他们言语中,让我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一种坚持与韧性,深深地吸引着我。

瞬间二:铁铲中的奋斗 在往拌和楼的途中,我看到了这样一幕:两个90后正在和师傅铲除压坏的路面,为后面的路面修整做好前期工作。在这里,我采访了一个我们七局子弟校的学生曹喆。他说:“这段时间收获很多,总结我做过的工作包括拌和楼除尘、抹柴油、清洁机器死角等。现在分配到水泥班,主要任务就是保证水泥、煤灰用量等,还算过得充实。还有,我们现在5个人住一间,晚上空闲了,还要开个座谈会,互相学习,很好。”然后笑了一下,对我说:“就是食堂的菜有时候挺辣的,还有点吃不惯,嘿嘿”。采访完,我给他们讲了一些自己的经验,也鼓励他们好好干,未来的水电路还需要他们撑起这片蓝天。

瞬间三:默默的坚持 检修班的柏子洪同学正在和老工人安设拌和厂人员名单牌,看着他那认真的样,我不舍得打扰,便在旁边静静的看着他们。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他没有注意,而是小心翼翼的扭动着螺丝。这一幕,我不想打破,只想静静的感动着``````后来,他好像察觉到了我,说:“难道要采访我”,此刻,让我看到了90后身上的一种自信与骄傲。还没等我说完,他便说道:“我实习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每个厂区都有所接触,学到了很多知识和实践,大致的了解了拌和系统的流程。我们主要就是在师傅工作时,打个下手帮帮忙,顺便从中提出疑问,请教师傅,还是挺不错的。至于生活嘛,倒是挺满意的,食堂的伙食开的不错,住的地方条件也不错,洗澡的等都齐全,总的来说呢,感觉受益很多。”记者从他身上看到了90后男孩子的开朗与乐观。

瞬间四:“火热”车间火热的心 “90后肩负责任,不畏艰苦”,这是笔者进入拌和楼了搅拌室的第一感受。这些小青年正在紧张有序的做着除尘工作,尽管炎热的天气已经使他们汗湿衣衫,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一丝不苟,那满身湿透的汗水成为他们不懈奋战的深刻印记。高杨说:“刚来,说实话还真的有点不太习惯,不过慢慢的感受着这里的一切,也时刻调整自己的心态,我觉得自己收获了不少,我每天都会将那些知识写下来,作为我实习总结的一个依据。我现在希望在短短的两个月里辛苦的工作中为自己人生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在我的生命中增添不尽的色彩和光华。”

一直以来对“90后”的概念很浅,不论是他们的观点还是生活状态,都觉得他们太过于温室,被保护的无法真切的感受社会,适应社会。思维就这样持续着,直到,亲眼见到了90后在艰难的施工环境中开拓着自己的事业梦,顿时间,情从心生,深受震撼。 这些离开了家人的细心呵护,告别了现代生活的消遣,怀揣着梦想的年轻少年,在这样的孤单寂寞中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毫无怨言,清澈的眸子望向远方,在这美丽的春天里,他们眼里满是憧憬。 夕阳下,美丽的嘉陵江河畔上,盛满了他们爽朗的笑声,可爱的90后用最平凡的真挚托起了水电事业的未来。坚忍不拔的90后,是真真正正值得我们骄傲的华夏子孙!(责任编辑 陈果)
|